摩根士丹利与瑞银集团这两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高管,长期为亚洲超级富豪提供专业的投资咨询服务。近期,在上周末中美贸易磋商取得关键进展后,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投资者对中国的乐观情绪正悄然重新抬头。
周二,摩根士丹利私人财富管理亚洲区投资管理服务主管Christina Au-Yeung在香港出席彭博社的“新声音”活动时,接受了Annabelle Droulers的采访。她表示,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的突破性进展,不仅为美国成长股的反弹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中国市场即将到来的“重新定价”铺平了道路。在她看来,关税的缓和就像一场及时雨,为两国经济带来了诸多“有趣且充满希望”的机遇。
Au-Yeung指出,美国市场依旧具备“最深、最优质”的特质,而中国市场的估值目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她分析道,这种市场确定性程度的提升,确实开始改善美国成长型企业的前景。与此同时,中国正逐步从“世界工厂”的角色转型为自主的全球创新者,这一转变过程中蕴含着诸多真正值得关注的投资主题。
事实上,Au-Yeung的团队此前就曾预计关税紧张局势会迅速缓和,而此次缓和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确实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不过,她也清醒地认识到,90天的谈判窗口期十分短暂,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达成全面协议,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尽管摩根士丹利仍在为其超高净值客户设定7至10年期每年7%至8%的总回报率目标,但Au-Yeung坦言,在当前市场波动性远高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极大”。为此,她建议富裕客户在全球资产配置中,按照40 - 40 - 15的比例,将资金分配至固定收益、股票和另类投资领域,剩余部分则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持有。
无独有偶,瑞银亚洲财富管理联席主管Amy Lo在同一活动上接受Yvonne Man采访时也表示,客户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正在显著回升。她回忆道,最近几个月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客户会主动向她询问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Lo指出,随着贸易紧张局势的持续,投资者正积极寻求资产的多样化配置,而传统上以美国为中心的投资组合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除了寻找其他货币进行投资外,他们还将更多资金投向了加密货币、大宗商品和另类资产。
Lo特别提到,在瑞银工作了约30年的她,明显感觉到黄金正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她认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其价值愈发凸显。
Au-Yeung也观察到,关税降级虽然改善了市场情绪,但摩根士丹利也注意到了客户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在亚洲地区。企业家和资产所有者们开始从单纯追求超额收益,转向更加注重风险预算的方法。他们对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和敞口变得更加谨慎,对波动性、预算以及投资组合每个部分的设计目标都有了更为明确和固定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周一晚些时候,城堡基金创始人格里芬(Ken Griff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因贸易战休战而飙升,他对过去一个月的市场走势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持有现金观望或许是一个更为稳妥的选择。
对于Au-Yeung而言,在历史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驾驭市场波动,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汽车漂移。这场漂移不仅难以预测,而且动力强劲,对驾驶者的精准操作要求极高。一旦操作不当,事情很快就会失控。当被问及个人爱好时,Au-Yeung笑着说:“我喜欢漂移汽车。在漂移过程中,你不需要频繁使用方向盘,就能让汽车按照你想要的方向移动。你只需精准地控制油门,你对油门的感觉越好,驾驭机器的能力就越强。我认为这种精准掌控的感觉,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可以借鉴和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