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渴求资金的时刻。
《投资者网》蔡俊
迈威生物(688062.SH,下称“公司”)在关键时刻,迎来一场风波。
5月,公司披露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其因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调查,该事项针对个人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公司正处于港股IPO的过程中。现金流的捉襟见肘和负债率的高企,已让公司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追溯上市以来的路程,公司自上而下变化正将趋势推至一个十字路口。
极度渴求资金
2017年,刘大涛与唐春山联合创立迈威生物。早前,刘大涛履历过上海莱士、上海医药等企业,担任过研发总监的职位。不同于专业背景出身,主修材料专业的唐春山一直在商海摸爬滚打,先在海南创业,再收购江西省的多家药企打造青峰医药集团。
彼时,创新药正值黄金期,大量资本涌入风口,公司及创始人趁势快速崛起。刘大涛与唐春山以收购方式向公司注入多家企业,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将业务覆盖到产业链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
风口期的创新药,研发赛道是估值的黄金标准。公司主营单抗、双抗、ADC等热门领域,IPO前最后一轮投后估值60亿元,股东包括东方富海、正心谷、海通资本等机构。2022年,公司沿用第五套标准,即未盈利、无上市产品成功登陆科创板,并募资超30亿元。
当行业处于风口之际,市场会期待大水之下游出大鱼,但风止于此时,澎湃江河陷入干涸,解渴成了游鱼的生存需求。
截至目前,公司获批上市三款药品,但尚未盈利。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0.45亿元,同比下降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06亿元有所扩大。
对此,公司解释营收下滑是2024年与美国DISC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后确认收入金额较高,净利润亏损扩大是研发投入多项临床试验,造成相关费用较高。
更需要关注的是,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1.2亿元,短期借款10.73亿元。2024年,公司三大费用合计近12亿元,负债率超60%。
换言之,公司或到了一个极度渴求资金的时刻。
高管大变化
极度渴求的时刻,迈威生物计划再度借助资本的力量。
1月,公司宣布正式启动H股上市进程,并表示赴港上市是为满足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
从表述中可看出,公司将资金需求放在首要地位。但远水能否解得近渴,公司心里可能自有算盘。
今年3月,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公司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最高5亿元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接二连三的对外融资计划,本质或是公司近年来自上而下的一场演变结果。人事方面,公司高层有诸多重大调整。
2023年6月,刘大涛正式担任公司董事长。2024年,其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70.47万元。截至2024年,刘大涛以第三大股东的身份,直接持股公司1510万股,比例为3.78%。
需要指出,公司的实控人还是唐春山和陈姗娜夫妇,两人通过投资平台持有公司的表决权42.38%。2023年,唐春山卸任董事长但仍任职董事,2024年未从公司获得报酬。
高管团队上,2024年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张锦超、非独立董事谢宁和郭永等离职。其中,张锦超于2017年加入公司,分管抗体药物发现和抗体药物临床前等研发;2024年,其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为215.5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张锦超离任后职务由HAI WU(武海)接任。此前,武海是君实生物的“元老级”研发人员,推动该企业PD-1药品的上市。2023年,其离开君实生物加入公司。2024年,武海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为368.67万元。
估值几何
迈威生物与君实生物的故事,远不止于人事。
上市后,公司商业化君迈康、迈利舒及迈卫健等三款产品。其中,上市的首款产品君迈康由公司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起初,双方约定是药品上市的共同许可持有人,但后续相关法律影响下,君实生物同意将相关权益转让给公司。
今年3月,公司发布双方的补充协议,约定了君迈康的国内、国际等研发、销售权益的比例分配。商业化进程上,今年一季度,公司药品销售额4472.07万元,同比增长149.77%。
而真正决定公司能否从渴求资金的时刻中脱身的,还是港股IPO。科创板上市时,公司有多个亮点,比如向扬子江药业License-out药品权益。但2024年,双方基于协商并充分沟通后决定终止合作,理由是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较大,公司方面需退回款项合计1.02亿元。
如今时过境迁,公司港股IPO估值又该锚定何处,市场机构也在关注这点。公司拥有超10个处于临床或上市阶段的药物品种,核心为9MW2821(一种靶向Nectin-4的ADC)。该产品的竞品为维恩妥尤单抗,由安斯泰来制药开发,并于2024年在国内获批上市。
4月的投资交流会上,众多机构涌入并询问9MW2821的临床进展。公司对该药品的各项适应症展开详细进度说明,但强调“何时能够披露有关数据及申报上市并获得批准,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确保首个适应症快速上市,始终是公司推进该条管线的首要任务。”
同时,公司的赛道拓展步伐也在加速。早前,公司拟与重庆高新管委会、中新医药大健康私募基金等共同投资建设“迈威生物骨健康创新药项目”,计划总投资为20亿元。其中,公司总投资至少16亿元,第一轮以无形资产方式出资10.08亿元。
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约70亿元左右,较上市时139亿元的发行估值缩水近一半。(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