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孙迟悦 吴抒颖 莫林衛(实习生)
编 辑丨和佳 包芳鸣
继奶茶、盲盒、功能饮料、零食奔向IPO后,港股又迎来一位“网红餐厅鼻祖”。
5月16日,绿茶集团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早盘平开,报7.19港元/股。上市首日截至午市,绿茶集团股价下跌5.56%,报6.79港元/股,市值为45.73亿港元。
从大盘来看,在经历周四(5月15日)反复震荡走低后,截至16日午市收市,恒生指数报23262.80点,下跌190.36点,跌幅0.81%;恒生科技指数报5267.53点,下跌30.31点;国企指数报8438.82点,下跌70.85点。
年入38亿元,4年五闯IPO
绿茶集团曾于2021年3月、2021年10月、2022年4月、2024年6月四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24年12月20日,公司第五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花旗集团和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根据公布的配发结果,绿茶集团7.19港元/股,共发行1.68亿股股份,每手400股。5月15日,绿茶集团暗盘高开低走,收盘跌7.65%,报6.64港元/股,成交额7696.73万港元,在不计手续费的前提下,每手亏损约220港元。
在此前的公开发售阶段,绿茶集团获317.54倍认购,经重新分配后,公开发售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8418.2万股股份,占发售股份总数的约50%。在本次IPO发行中,集团共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约8733万美元(约6.73亿港元)。其中,紫燕食品、正大食品、华宝股份分别认购3500万美元、709万美元和624万美元;招垦资本管理的安吉两山基金、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旗下商业投资公司Action Chain分别认购1300万美元。
筹资用途方面,绿茶集团预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7.46亿港元。根据招股书,绿茶集团拟将全球发售募集资金用于下述用途:约63.3%将用于扩大餐厅网络;约26.3%将用于拨付在浙江省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所需的资本开支;约5.4%将于未来三年内用于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在2024年,按照餐厅数量和收入计算,绿茶集团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分别排名第三以及第四;此外,绿茶集团是五大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中专注提供融合菜的最大参与者。从餐厅数量来看,绿茶集团餐厅网络近年大幅扩张,由2021年底的236家大幅增加至2023年底的360家,并增加至2024年底的465家,并进一步增至目前的489家。绿茶餐厅于2024年开设了120家新餐厅,并计划于2025年、2026年、2027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
秋田快饮副总裁罗哲明曾表示,绿茶餐厅的翻台率、进店客流量和客单价与单店营收相关的指标在处于下滑或持平的阶段时,新增门店在公司的整个增长逻辑里至关重要。
罗哲明认为,餐饮行业品牌的迭代周期正不断加快。从2010年的绿茶,到2015年的西贝,到2020年的小菜园,每五年就会有新的餐饮品牌出现,而新旧品牌对于一线城市存量市场的博弈主要体现在品牌老化。因此他也指出,这也是绿茶将新店方向定义为下沉市场的一个影响因素,但随着其他品牌的下沉化推进,绿茶集团的“时间优势”也会被拉平。
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绿茶集团的营收分别约为23.75亿元(人民币,下同)、35.89亿元和38.38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657.9万元、2.96亿元和3.5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2521.6万元、3.03亿元和3.61亿元。
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末,绿茶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8825.8万元、3.01亿元和6494.2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动用大部分经营所得现金扩充餐厅网络及派付股息。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末,租赁负债的即期部分分别为1.82亿元、2.14亿元及2.57亿元。
消费企业扎堆港股
港股市场今年有不少消费企业刷新投资者认知的情况发生:2月26日,蜜雪集团港股公开发售正式结束,其融资认购倍数高达5125倍,认购金额突破1.77万亿港元,刷新港股“冻资”纪录。
随后,蜜雪集团股价也持续上行,截至5月15日,蜜雪集团报447港元/股,而它上市时的定价为202.50港元/股。
不仅是蜜雪集团,今年与之前后脚上市的茶饮企业古茗,在上市之初“遇冷”破发的情况下逆势突破,古茗的市值在5月15日已经接近580亿港元,相较于上市之初已经翻倍。
除了餐饮类企业,潮玩类企业也受到投资者青睐。今年1月上市的布鲁可在公开发售阶段获5999.96倍认购,上市首日更是一度高开80%,由于近期有新品推出的预期,股价走势也保持强劲。
此外,多数新股也表现不错,老铺黄金、泡泡玛特和毛戈平等公司也焕发出新活力,成为消费赛道独特的存在。老铺黄金股价已经超过680港元/股,泡泡玛特则在“labubu”IP的催化之下从年初至今实现股价翻倍,毛戈平年内的涨幅也超过80%。
未来的一段时间,港股市场或将迎来更多的消费企业:老乡鸡、八马茶业、鸣鸣很忙以及遇见小面等均已经向港交所递表,如若顺利将有望在年内完成上市。
从政策催化到业绩支撑
消费股受到热捧的逻辑,与政策的支持不无关系。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这极大刺激了消费品企业的成长预期,也为消费品企业带来消费需求。
从宏观层面来看,今年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开局。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5.9%。一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2%;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
从业绩表现扫描,一些头部企业的高成长性已经显现。4月22日,泡泡玛特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较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65%—170%。其中,中国收益同比增长95%—100%。从渠道来看,中国市场线下渠道同比增长85%—90%,线上渠道同比增长140%—145%。
4月28日,老铺黄金发布2024年度报告也显示,过去的一年,老铺黄金实现销售业绩98.0亿元(含税),同比增长166%;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54%。在周大福、周生生业绩表现均不甚理想的前提下,老铺黄金逆势增长,也是市场“挑中”它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