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时表示,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有的以低价、超低价,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
“内卷式”竞争成为众矢之的,并不意外。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2025年全国两会相关表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就在日前,国家市监总局会同多部委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相关企业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特质,通过竞争可以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但法治更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并不是说所有的竞争形态都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障,国家制定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就是要通过对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的法律规制来进一步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而“内卷式”竞争就是试图通过降低市场价格、抬高所谓补贴筹码、排挤和压制其他市场主体的正当经营,以近乎野蛮的方式“圈地”,手法不仅一点也不讲究,吃相还越来越难看。
正如国家市监总局相关负责人所言,有一些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有的盲目跟风投资,有的跟不上技术更新迭代节奏”,“内卷式”竞争也就卷土重来。而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中,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本身就为法律所明令禁止。
问题是,几次三番的“内卷式”竞争,特别是发生在各种网络平台之间针对商品与服务的所谓“价格战”,表面看对于消费者而言短期有一定好处,先不说长期而言总逃不脱占据市场后必然涨价的思路,就是在所谓“价格战”激战正酣、各种动辄百亿补贴大手笔的当口,平台还是被发现通过压低入驻商家利润、强迫商户参与营销等方式“慷他人之慨”。比如日前国家市监总局约谈外卖平台,明确提及要“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显然意有所指。
一场看似热闹的“内卷式”竞争,不仅消费者可能享受不了多少实惠,原有的食品安全问题、商家资质弊病没有一点改观,还暴露出商户利润被压缩、骑手权益保障难等严重问题。
5月16日,国家市监总局局长罗文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不少行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与存量竞争阶段,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现象日益蔓延,不正当竞争、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多发高发。在高水平高质量的竞争中落伍,不得已选择看起来容易一些的领域去搞同质化低效能的无效竞争,“卷半天,卷的还是大葱”,不光可能会让企业发展错失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风口,而且对健康的市场秩序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不健康的“内卷式”竞争需要法治化的手段进行规制,用好用足现有法律手段,以强有力的执法来亮明法律态度、重申市场规则。而对于身陷其中的企业来说,适可而止,跳出“内卷式”竞争,从创新中寻找竞争力才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