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笨手蛇
微信新的版本上线了可直接发布公众号图文或者文章的入口。用户通过微信聊天对话中的“公众号”可以找到该功能入口。如下图所示:
如果是已经开通了公众号的,则可以直接发布图文或文章。
如果还没有开通的,则会引导进行新公众号的创建。
随着微信APP该功能的上线,这对通过公众号网页版和公众号助手发布渠道是一个补充,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发布方式。微信此举,是有点多此一举,还是有其他考虑,意欲何为?蛇叔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
一、进一步提升微信的黏性
根据微信公布的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账户数13.85亿,同比增长3%;QQ移动终端月活账户数5.24亿,同比下滑5%。
显然,微信作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阶段的战略布局产品,已经对传统的IM工具QQ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两个产品用户数据变化,如同电信运营商手机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固网电话用户规模的下滑那样。
因此,腾讯用户数的增长,未来主要依赖微信用户数。在这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时长,提升黏性?可以说,越往后难度越大。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主要是内容的消费者。作为内容消费者,再继续提升时长,主要靠更多的内容产生。
2024 年视频号日活用户接近6亿,到2025年一季度已在8.2亿左右,增长超30%。尽管如此,图文内容,尤其是优质图文内容的创作,仍然是数字内容的重要领域。
毕竟,对于广大用户而言,短视频的制作,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而图文或文章,则更利于满足有一定网络表达意愿的用户更好使用。因此,通过拉新方式,可以将更多数字内容的消费者转化为数字内容的生产者。从而进一步提升微信的黏性。
二、微信运营需要更多微创新
越是习以为常的东西,从产品运营角度,颠覆性的功能创新越难,因此产品运营主要是微创新。互联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要从众多的用户意见中提炼出有利于巩固核心功能的需求出来。
我们总能时不时收到系统更新提示,每一次版本的迭代,对于功能的更新,其实都不太有感知。此次上线公众号发表功能,是一个感知比较明显的功能。体现了运营团队的一定的持续创新能力。
虽然,该功能上线后的拉新效果如何,还有待数据评估。但对于蛇叔这样的图文内容创作者而言,确实又方便了许多。虽然,这个入口的发布功能,还很简单。连保存的基本功能都还不具备。但是,却仍然便于作者快速发布一些动态性的内容。
因此,蛇叔对于这个功能还是比较点赞的。我们经常提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微创新。对于成熟稳定的平台型业务而言,互联网思维,并不是抽象的内部一体化的概念,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基于产品核心功能的产品运营能力和对用户需求反馈的理解把握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伪需求或者从用户角度诉求较大但并不合理甚至对核心功能造成不利影响的需求,这都需要有专门的团队力量加以持续的关注。
因此,学习互联网思维,还是要看持续保持对一些互联网大厂的核心业务得迭代逻辑、理念和方法论的学习,同时有一定的资源作保障。运营阶段,专注力、微创新、技术能力,这些形成的一体化能力,需要耐心、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