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盛极一时的“二游大逃杀”风向出现了骤变。
简单回忆下,这种风向萌芽于2023年下半年,并在2024年演变到顶点。
接连发生的新游暴死、老游停运乃至厂商倒闭(其中不乏被视为“黑马”或定义“爆款”的产品),使得从业者逐渐对二次元“祛魅”。而且那段时间的数据也很赤裸裸,游戏工委的报告显示,即便有头部游戏撑场子,去年二游大盘收入仍出现了超7%的同比下滑。
当这份生意不再好做成为主流观点,从业者纷纷跳出圈子,也就有了“大逃杀”的说法。
不过走进2025年,二游品类环境似乎突然迎来了拐点。
一方面,接连有实力型二游中厂测试品质迭代后的2.0时代IP产品,且有不少低调的非二游厂商闯入该赛道,拿出拉满外界期待的首曝素材;另一方面,一些明显非二次元路线的品类如射击、MMO、SLG新品也在大量融入二次元画风设定,让人眼前一亮。
这也催生了另一种高人气观点“二游用户始终都在,只是需要新一代产品来满足”。然而我最近发现,它一样不能准确概括二游市场情况,因为大家认知里“注定不再是主角”的老二游中还存在着顶流产品——《碧蓝航线》。
八周年版本更新后,我去翻看了下《碧蓝航线》的历史排名,发现二游典型的脉冲状畅销榜排名呈现出了极高稳定性,你几乎完全看不出来前两年所谓的“大逃杀”对《碧蓝航线》有何影响。甚至放到全品类观察,该表现也已经跳出了常规理解中的生命周期渐衰定律。
这就是为什么我开篇会说“骤变”,组成市场的两大环节,用户体量在2025年被印证了行业普遍看好,而产品热度有《碧蓝航线》这样的长青二游扎根市场,只是过去太多信息干扰,遮住了仍旧盛开的“花朵”,才有“满地荒芜”的误判。
在研究《碧蓝航线》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它越活越好的原因。
《碧蓝航线》还在继续“长大”?
前段时间《碧蓝航线》刚刚做了八周年庆典直播,直播中的两个数据足以解释为什么这款产品能在动荡的市场中稳住排名:
满科研人数首次突破10万+(5周年时只有8000左右);
达成全图鉴成就人数创历史新高。
我和玩《碧蓝航线》的朋友交流过它们代表的意义。科研作为一种相对耗时但对成长有益的系统,阶段高热度的主要原因是新玩家进入、老玩家回流或官方奖励活动;全图鉴则是需要积累投入的板块,碧蓝玩家普遍认为至少要玩3年以上才有可能达成。
两个数据的突破意味着《碧蓝航线》的现存用户数和持续把时间精力投入到《碧蓝航线》的用户比例都在上升。这给了它成绩稳定的强大基底支撑。
往深挖一挖,《碧蓝航线》是怎么做到的这种突破?8周年庆同样有些端倪。
我们可以发现,它跳出了审美疲劳定律,至今还能给到玩家惊喜感。
比如周年庆版本人气最高的新角色非“狮”莫属,其形象是飒爽帅气的御姐,曝光后,贴吧涌现了大量讨论狮在跟指挥官(玩家)同行中会发生什么故事与反差变化的帖子。这甚至引发了Coser们的关注,游戏内还没实装,已经有不少狮的Cos视频走红。
再比如针对每年的“大戏”换装,有玩家开了“评分帖子”,5分为“黄鸡伟大”的最高赞誉,而狮、克利奥佩特拉、特拉法尔加等新角色的换装都有人刷屏555,四万十(虒)、可畏、鹩的换装则被普遍选为“必入手单品”,猫猫礼服也得到了“最大惊喜”的评价。
作为二游重要内容构成部分,角色和换装的人气基本能反映出玩家对游戏当下品质的看法,而由于过去8年《碧蓝航线》在这方面有大量更新,会不断垒高审美门槛,再想让玩家觉得“处处都是惊喜”,就只能靠年复一年对自身开发能力的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玩家对《碧蓝航线》新内容品质的信任与期待逐渐从萌芽生长为参天大树,会形成固定触动点,进而比普通产品有更多的机会吸引用户回流。
当然,能够触动老玩家的不只有新角色和新换装,每年都在升级的减负优化、系统调整和新玩法卫星等内容,也会让不少曾暂时离开《碧蓝航线》的玩家选择回来看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次8周年庆透露加入了剧情线系统,玩家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在这片碧海上指挥官和角色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还有一个重点在于关注新玩家,《碧蓝航线》每次周年庆都会专门留出一块时间来谈相关内容,对应措施极大地助力着“萌新”更丝滑成长。
比如这次版本更新中,前期关卡调整为只需要通过1次就能拿到100%进度,会大幅降低开荒需要的时间。以至于老玩家都在调侃“我吃过的苦萌新竟然不用吃了”、“又到了最值得新人人坑的版本”。再往前看,科研也是如此,持续向更轻度精力投入的目标迭代。
有此作为支撑,当《碧蓝航线》的某个内容点,比如角色、换装、COS、故事、线下活动等等,任何元素触动到未曾玩过的用户,都有更大的可能性将其转化为产品的核心玩家。
总体来说,《碧蓝航线》的研发策略是用产品的成长,换用户规模的扩大。简单,但是很有效,试看官方能不能脚踏实地一直做下去。
“陪伴”是碧蓝航线的王牌
如果单看上面的内容,你可能会觉得《碧蓝航线》的答案似乎很好“抄”,然而踏实研发的二游不止一款,你能找出来几个像《碧蓝航线》这样8年还有旺盛生命力的产品?
这就要说到它更为关键的特征。
圈子里对《碧蓝航线》有一句调侃是“它改变了二游盈利模式”,因为你只要花时间玩,皮肤之外所有的内容都“白给”,相比于其他以数值强度为主力引导的付费模式,《碧蓝航线》更加重视玩家为情感付费的意愿,而它的依仗则是着重在陪伴体验上“下功夫”。
在游戏内,《碧蓝航线》并不仅仅着墨于角色设定和世界观故事,还把许多资源投入到了并不影响内容深度的陪伴类玩法上,并且持续提升品质。
比如之前开放的“宿舍功能”在8周年庆迎来升级,优化了光照与渲染、碰撞与晃动的效果,让玩家能够更真实地沉浸到场景当中。同时该玩法也再次新增了一个可建设的区域场景,让玩家可以在更多环境下与角色互动。
曾经的“卫星”也有了进一步的落地,“岛屿计划”已开发出即将测试的版本,融合了操作角色进行的街头篮球、游泳、打靶射击等等诸多小玩法。
甚至完全是给玩家“打发时间”的常驻小游戏也在持续更新。
我提到的这三种玩法,从营收层面考虑远不如多出几个角色、几套皮肤“高效”,但《碧蓝航线》却一直在坚持为此投入大量资源,因为它们能带给玩家常规玩法之外的差异化陪伴反馈,让玩家的各种诉求在《碧蓝航线》中得到满足。
在游戏外,《碧蓝航线》同样注重提供陪伴价值。
一方面,通过诸多出人意料的跨界合作,《碧蓝航线》做到了方方面面渗透进真实世界,让玩家的生活处处都有《碧蓝航线》的陪伴。单单是这次八周年庆,就涉及了支付、零食、电竞设备、文旅、出行、周边等领域。
另一方面,《碧蓝航线》还在进一步扩大线下活动的覆盖城市,比如2025年的夏日清凉节会在上海、广州、重庆三所城市举办。
去年我曾受邀去深圳参加首届夏日清凉节,对现场玩家的那种“群体归属感”印象深刻,当时还遗憾可能只有这么一次参与机会了——直到官方公布前,我都没想过生活了10余年的重庆会成为落地城市之一(少有类似活动,多在成都举办)。
可以感受得到《碧蓝航线》是希望走进更多城市,让更多的碧蓝玩家有机会参与其中。
从线上到线下,《碧蓝航线》的陪伴甚至做到了“团团包围”。
把话说回来,为什么《碧蓝航线》和常规二游身在同一市场,发展的路径、面对的问题以及最终的成果会有如此不同呢?
大多数二游偏重做娱乐内容,满足“玩”的诉求,但这条路线容易失鲜,且受新玩法探索、新技术迭代冲击时,底层框架又往往会限制可变革区间,只能随着市场盛衰变化起伏。
反观《碧蓝航线》并没有自我框定“怎么玩”,而是重围绕玩家选择二游的“情感”陪伴诉求做内容,它比娱乐诉求更稳定且更有包容性,所以新技术不但不会破坏现有生态,反而会成为提供给玩家更优秀陪伴体验的助力,保证游戏始终具备竞争力。
只要二游玩家这个圈子还在,《碧蓝航线》就能一路“做大做强”。
可能是碧蓝航线最好的时代
观察当下的二游市场,到“下一次昌盛”至少还有半年到1年的时间(如今被高度期待的二游新品大都还在测试期乃至早期爆料阶段),期间品类赛道仍旧会是“混乱阶段”,大量现有二游的运营变化以及其他品类的争夺,将重新洗牌用户流向。
在我看来,这也是走进第9年的《碧蓝航线》“萌发新芽”的巨大机会。
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玩家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玩二游想要的本质诉求是什么,不至于被各类眼花缭乱的二游玩法、画面牵着走。
在这个阶段中,二次元玩家也能更清楚地感知着“一款能长线玩下去的产品”有多重要,再多的感情投入都抵不住时代变迁的影响,会随着那些阶段产物化为泡影。
而《碧蓝航线》恰好是能够实现二游玩家诉求的产品,已经用过去8年证明了自己。
至于其他品类的“参战”,不但对《碧蓝航线》本身的影响屈指可数,且当它们同样给到“无家可归”的二游玩家选择,单从“皮相”对比,扎根二游领域多年、更懂二游用户喜好的《碧蓝航线》也有着遥遥领先的优势。所以《碧蓝航线》很有可能再进一步。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玩家喊出《碧蓝航线》天下第一。
上一篇:交投一般人能进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