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积极试点“低龄帮高龄”养老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年轻力壮的低龄老人主动为高龄老人提供各种帮助。他们陪伴高龄老人聊天解闷,缓解孤独感;协助高龄老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购物、做饭等,保障其生活的便利性。这种模式不仅让低龄老人找到了新的价值和生活意义,也为高龄老人送去了温暖和关怀。通过“低龄帮高龄”,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养老服务更加多元,为闽侯的养老事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让更多老人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关爱与陪伴。
闽侯试点“低龄帮高龄”养老模式
有急事按呼叫器 好邻居来帮忙
“喂,叔,你要找我聊聊天?好的,我马上过来。”近日,闽侯竹岐乡火炬村93岁的独居老人许芳傅按下家中的紧急呼叫器,很快就连接了邻居许鲁田的手机。接到电话后,70多岁的许鲁田很快就赶到老人家中。
这是闽侯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邻里守望·互助养老”项目试点运行后发生的一幕。他们希望借助“低龄帮高龄”的方式,开启闽侯养老新模式。
工作人员为老人讲解急救铃的使用方法。
闽侯火炬村 养老结对子
“有急事按一下,人就来了,很方便。”许芳傅说,以前孩子不在身边,心里总空落落的,现在有了这个设备,大家可以互相照应,安心多了。
当前,农村老龄化现象突出,传统家庭养老因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陷入困境,机构养老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在此背景下,闽侯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今年3月在火炬村试点启动“邻里守望·互助养老”项目,探索农村养老新路子。
该中心工作人员深入村居,细致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意愿,让低龄健康老人和高龄、失能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他们还组织工作人员上门为邻里互助小组配备智能设备,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或有日常需求时,只需一键呼叫就能迅速联系到互助伙伴。
“和邻里互助小组配套的是‘时间银行’机制。我们会定期让助老员上门,记录低龄老人帮助高龄、失能老人的服务时长,将之转化成相应的积分。他们可以凭借积分换取粮、油、面等生活物资或兑换公司提供的理发、打扫卫生等上门助老服务。”该中心工作人员陈丹丹说,这一机制充分调动了低龄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积极性,让项目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该中心还建立了完善的活动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时了解老人的满意度和需求变化,及时收集、处理老人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将继续完善、推广这一养老模式,努力让更多老人在熟悉的邻里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该中心负责人说。
嵌入式服务守护万名老人
闽侯县民政局此前开展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即“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基于此,闽侯县大力开展社区嵌入式综合性养老服务。
“所谓社区嵌入式综合性养老服务,就是根植于社区,依托嵌入老人周边的低龄人员提供养老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养老。”闽侯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2018年初以来,闽侯县共投入1.08亿元引进专业第三方运营企业,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建立闽侯县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经过7年的发展,闽侯县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已从14项更新整合为40项,包括上门理发、洗衣、送餐、打扫卫生、康复训练、心理慰藉等。老人们只需在家中拨打养老服务热线,即可免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截至目前,该服务已惠及近万名老人,实现全县14个乡镇307个村(居)全覆盖。
“为避免‘虚假服务’‘劣质服务’,我们还要求平台运营方给上门服务人员配置设备,实时拍摄服务过程,并建立全过程服务档案,定期抽检,跟踪、分析、优化服务的每个环节,全面提升服务满意度。”闽侯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林若野 陈秋霞/文 记者 林双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