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正以独特的魅力点亮榕城新生活。在福州的街头巷尾,数字人民币的身影随处可见。无论是超市的购物结算,还是路边小摊的交易,都能轻松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它便捷高效,无需找零,让交易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数字人民币也为福州的金融服务带来了创新,推动了城市的数字化进程。市民们纷纷体验这种新型支付方式,感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数字人民币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榕城的每一个角落,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福州的生活更加美好。
试点三年来,交易额突破三千八百亿元,居全国前列
数字人民币点亮榕城新生活
2022年3月31日,福州加入数字人民币全国第三批试点,至今已满3年,成效显著。试点以来,榕城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从零售商超、民生缴费、交通出行、文旅医疗等通用类场景实现全覆盖,到财税、土地拍卖、智能合约等特色场景多点开花,福州的数字人民币交易额已突破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有效推动数字人民币产业新发展,高质量服务数字福州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兴业银行展区的数字人民币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参展观众。记者 林双伟 摄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指导观众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咖啡。 记者 林双伟 摄
全省约7成交易出自福州
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试点3年间,福州的数字人民币交易额接连突破。不管是交易笔数还是交易额,全省约7成数字人民币交易数据均出自福州。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试点5年多,福州仅试点3年,但福州的累计交易金额、商户数量、钱包活跃度、创新场景等关键性指标均保持全国前列。
“试点第一年,福州数字人民币交易额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试点第二年,完成交易额2529.03亿元;试点第三年,交易金额达到3841.89亿元。”市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
“在今年6月30日前,首次开立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以获赠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建行福州城东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推动重点消费场景支持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福州推动金融机构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等重点商圈商户推广开通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支付,截至2025年3月,全市数币钱包开立803.14万个,其中个人钱包累计779.16万个,对公钱包23.98万个,已有53.67万个商户支持数币支付,完成数字人民币交易1.27亿笔,交易金额位居全国前列。
这串数字的背后,是数字人民币从“小众尝鲜”到“日常可用”的质变。“刚开始用数字人民币纯粹是好奇,现在去超市、坐公交、地铁都会习惯性地选它付款,秒刷支付,非常好用!”消费者林女士说,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隐私保护、信息保密更加可靠,还具有“支付即结算”的特点,可大大提高转账效率,数字人民币走进日常生活,让福州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便利和实惠。
游客在三坊七巷内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记者 池远 摄
在福州,除了乘坐公交、地铁,数字人民币还用于线上线下支付。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等景区,以及东百中心、台江万达、爱琴海等商圈,诸多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在永辉、朴朴等电商平台,群众在家滑动手指,“米袋子”“菜篮子”等生活所需就能送货上门。福州鼓励试点银行联系永辉、朴朴等电商平台,常态化开展数字人民币支付满减优惠活动,农行在朴朴累计投放数币优惠近700万元,撬动数币交易量202.27万笔,金额1.11亿元;中行在永辉生活APP累计投放数币优惠超4700万元,撬动数币交易442.13万笔,交易金额1.63亿元。
数字人民币还“不见外”!3年前的北京冬奥会上,短期来华的外国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不必开通中国的银行账户,就可通过手机、手表甚至雪杖等移动设备便捷兑换和使用数字人民币,这得益于福州企业新大陆深度参与冬奥会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人员的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消费、旅游观光等七大类场景实现数字人民币全覆盖。如今,福州打造了一批数字人民币支付便利化重点场景。机场是外籍来华人员入境落地第一站和首个消费场所,工商银行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航站楼国际到达厅配置了支付服务软硬件设施,创设了福建省首家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打造福建对外支付综合服务的形象窗口。中心内设有全省首台外币自助兑换机,集成外币兑换人民币现钞、外币兑换数字硬钱包、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充值、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查询四大功能,配有8种语言操作指引,同时支持使用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等多类证件进行身份验证,能满足二十多种外币的现钞兑换。这些服务使得外籍来华人员不需要开立银行账户,便能轻松取现,支付体验极大提升。
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福州在数字人民币对台工作中持续创新,率先推出“两岸一家亲”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打通海峡两岸跨境支付通道,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台胞公寓、台企融资等场景深度应用,为两岸金融融合注入新动能。
兴业银行展区的数字人民币体验区。记者 林双伟 摄
建设银行工作人员帮助市民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记者 林双伟 摄
落实行动计划带来创新
近日,兴业银行教培领域资金监管应用完成全新升级,首次实现人民币监管账户与数字人民币单位钱包的双轨同步监管。功能上线后,兴业银行福州分行率先为福州台江区一家培训机构提供试点服务,落地福建省内首笔、全行首笔教培领域人民币与数字人民币资金双轨监管业务,积极履行资金监管职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已在学科类、职业教育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等教培机构落地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监管场景,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福州市数字人民币试点三年(2024-2026)攻坚行动方案》发布后,兴业银行福州分行聚焦数字人民币预付式资金监管应用场景建设,联动兴业数金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对接福州市校外培训监管政策和金融服务需求,深化拓展了数字人民币在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试点应用。”兴业银行福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说。
继实施《2023年数字人民币试点行动计划》后,《福州市数字人民币试点三年(2024-2026)攻坚行动方案》去年9月发布,从商务、文旅、工业、国资、农业、城市建设、金融、交通运输、科教文体、民生服务、两岸融合、财税、产业等13个不同领域,推广数字人民币在各行业场景的铺设和支付应用,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推动全市数字人民币应用增量扩面、场景持续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试点经验。
“福州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经验。目前福州市超过450家预算单位通过数字人民币发放津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差旅费等资金均实现‘点对点’直达。”福建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从非税收入收缴到国库集中支付,从政务场景到惠企利民,数字人民币正串联起财政资金管理全链条。就在4月,国库集中支付数字人民币业务上线,福建政务支付进入数字化新阶段,该业务覆盖省级预算单位普通支付、批量支付及工资统发全场景,实现“支付即结算”的秒级到账体验。预算单位仅需在系统中选择“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可完成支付,操作便捷高效。相较于传统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彻底消除了“T+1”的等待时间,资金流转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依托数字人民币可追溯、防篡改的特性,每笔资金流向清晰可查,财政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
市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市持续创新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试点以来实现诸多区域内首笔业务落地,包括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高速公路全场景应用、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采购碳汇交易、全国首家三甲医院数字人民币医疗场景等全国首创应用场景,以及全省首笔数字人民币支付土地出让金等“全省首创”,实现交通出行、生活缴费、就医购药等“八大全国通用类场景”和财税领域、榕台融合消费等“五大福州特色类场景”全面推进。
中国银行推出带有各种图案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记者 林双伟 摄
开启数币新时代
随着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数字人民币亮相数字峰会现场体验区,中行、农行、工行、建行、邮储、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展。记者看到,邮储银行4月28日至5月4日在展厅推出“全民邮赏数币实名钱包裂变活动”,发放1万份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农行福州分行设置了数币红包雨、扫码集章、蛙宝探宝等活动;建设银行推出“建行峰惠季”和1分钱逛市集活动,定位在福州且持有建行数字人民币一、二类钱包的人可获赠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红包在建行展厅共享市集使用。除了展馆活动,在榕银行还在全市推出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因此“五一”假期市民除了“玩玩玩”,在福州“买买买”的时候也别忘了消费场所发放的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红包。
新大陆有关负责人说,在4年前的峰会上,数字人民币精彩亮相,向市民展示其风采,新大陆提供受理终端、场景方案、受理系统等服务能力的支撑。此后,数字人民币增量扩容,场景建设遍地开花,并开始逐步迈向全球。未来,新大陆将继续加强数字人民币技术创新,不断拓展数字人民币在更多领域、更多地区的应用场景,持续丰富数字人民币生态。
事实上,对比传统纸币,数字人民币拥有不少技术优势。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的技术白皮书指出,数字人民币采用“中心化管理+分布式记账”的混合技术路线,既保持了传统货币的稳定性,又借鉴了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优势,单笔交易处理速度可达10000次/秒,远超国际支付网络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在大规模场景下,支付也不会出现拥堵。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特性使其在隐私保护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数字人民币在离线支付领域的优势尤为突出,数字人民币钱包可实现“双离线支付”,在网络信号不佳或断网情况下,只要两部手机靠近,依然可完成支付。一位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节假日网络拥堵时,数字人民币的离线支付功能特别有用,游客排队时间明显缩短。”
当前,数币新时代正在开启。从全国来看,随着四批次的试点范围扩容,截至2024年末,试点应用已覆盖17个省(市)的26个地市,试点区域覆盖了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今年1月的金融科技论坛上指出:“未来3年至5年是数字人民币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期,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数字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占支付市场份额的20%左右。”
“3年来,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顺利实现从‘尝鲜’到常用、从支付到智付以及从产品到产业的三大跳跃。”市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深入实施《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拓展30个首创场景,到2025年底,福州市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力争达到4300亿元,文旅景区、电费、有线电视费、工业企业燃气费等领域实现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全覆盖;至2026年底交易金额达到5300亿元,交易笔数突破1亿笔。(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杨燕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