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运传薪火,初心淬炼谱精神”,这短短十四个字,浓缩了工人运动百年的辉煌历程与深厚精神。百年间,工人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为争取权益而不懈奋斗,传承着薪火般的精神力量。从早期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工运始终坚守着初心,在时代的浪潮中淬炼出勇于担当、团结协作、追求公平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工人前进的道路,也为社会的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福州工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五四运动时期的星火燎原,到新时代数字浪潮下的守正创新;从林祥谦烈士“头可断、血可流”的铮铮铁骨,到“数字工匠”以科技赋能产业转型的时代担当,福州工人阶级始终以忠诚与热血书写奋斗篇章。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赓续百年工运血脉 激扬时代奋进力量”系列报道,通过五个视角回望福州工运的红色根脉,探寻劳模精神的传承密码,触摸工会驿站的暖心温度,见证创新服务的时代突破,展望产业铁军的崛起之势。愿以笔墨镌刻奋斗印记,以精神照亮前行征程,向广大劳动者致以崇高敬意!
百年工运传薪火 初心淬炼谱精神
市总工会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百年风云激荡,红色血脉永续。在闽江潮涌的福州大地上,工人运动的星火自五四运动时期便已燎原。从王荷波以烛光为引点燃工运火种,到林祥谦高呼“工不可复”血洒江岸;从解放战争时期护厂护船的生死抗争,到新时代工会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福州工人阶级始终以热血铸忠诚,在历史长卷中镌刻下“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壮丽篇章。百年工运,不仅是一部工人阶级觉醒与抗争的奋斗史诗,更是一座城市精神图谱的红色坐标。
觉醒年代:燎原星火映闽江
市总工会在林祥谦烈士陵园开展“百年追思远·赓志继英魂”祭英烈活动。(市总工会供图)
翻开福州工运史,从闽江畔走出的林祥谦和王荷波两位烈士的英勇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也是福州工运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星。
为生活所迫,林祥谦和王荷波都于早年远走他乡,来到铁路工厂务工。反抗厂方虐待,维护工人权利,林祥谦自1915年起多次带领汉口江岸铁路工人进行罢工和怠工。1920年,王荷波也在所在的浦镇铁路大厂带领工人进行两次全厂性罢工斗争。
1922年,全国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广大铁路产业工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开始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1923年2月1日,林祥谦代表江岸铁路分工会,王荷波代表浦口铁路工会出席了在郑州举行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当年2月4日,林祥谦指挥拉响了大罢工的汽笛,王荷波也在浦口发动2000多名工人配合江岸大罢工。坚定执行罢工命令,林祥谦英勇献身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屠刀下,王荷波于4年后因被判徒出卖,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
市总工会研究工运史的专家告诉记者,福州工运史上可歌可泣的人物除了林祥谦和王荷波,在福州本地也涌现了许多英雄工人。
1926年4月,中共福州地委成立后,福州工人运动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半年内,福州电报工会、理发工会、码头工会、人力车工会、角梳工会、马尾造船所工会先后成立。这些工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开展要求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作条件和反对国民党右派势力的斗争,先后有14个工会的工人获得加薪。1927年3月,北伐军攻克南京时,英帝国主义指使停泊长江水面上的炮艇向城内开炮,28日福州店员总工会组织5000多名工人罢工、游行,并通电抗议英帝国主义罪行。作为福州第一个总工会,店员总工会这一行动被载入福州工运史。
此后,福州工人持续活跃在斗争前列。爱国斗争中,福州工人检查日货,焚毁日货;抗日战争中,福州工人募捐衣物进行支援,组织大刀队援助前线;解放战争中,福州工人加入党领导的地下斗争,开辟闽江轮船“地下航线”,而且护厂护船,打乱国民党奔台计划;新中国成立前夕,福州工人翻印传播中共有关文件,为解放军进城创造条件……
建设征程:铁肩扛起新天地
福州解放后,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福州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积极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文化技术、开展生产竞赛和文娱体育活动,关心职工生活福利,带领福州工人投身各项建设,引导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
在《福州晚报》1991年4月刊发的一篇题为《福州地区造船业开展“双十佳”活动结硕果,一批先进集体、个人受表彰》的新闻中,生动展现了当时工会组织如何引导马尾造船厂以科技创新带动造船产业发展的场景。表彰大会由省船舶工业公司、市总工会和职工技术协会联合召开,对福州地区造船工业创产值200万元人民币、创汇10万美元的“十佳”科技项目和技术能手给予表彰奖励。“数十年来,马尾造船厂等大型国企的工会组织一向很有战斗力,他们开展‘车间党课’‘技术攻关突击队’等红色生产实践,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产业工人。”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20世纪90年代,随着“3820”战略工程的实施,产业工人迎来了转型提升,他们传承“团结、抗争、奉献”的早期工运精神,在各行各业奋勇争先,成为福州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1995年经市总工会推荐,获评全国劳模的唐文合就是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福州工人之一,他的事迹曾以《建设有中国特色三资企业——记全国劳模、福日公司总经理唐文合》为题,刊载于《福州晚报》。作为全国电子行业第一家大型合资企业,福日公司在唐文合上任总经理伊始就以“重树党旗”作为开头炮。他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三资企业,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我们开展红色教育,让党员们认识到办好合资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合资企业工作,党员仍然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唐文合从一线技术员成长起来,1986年受命于福日公司危难之际,成为企业新的掌舵人。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基层党组织由3个发展到10个,党员从80多人发展到270人,还建立了35个马列理论学习小组。党员们带头大搞科技创新,公司每年都有30多种新产品问世。到1995年,企业跻身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197位、电视机行业第6位。日方副总经理不禁连声感叹:“共产党的干部有能耐!”
赓续奋进:薪火照亮新时代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年来,市总工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肩负起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福州职工政治生活馆、劳模精神展示馆陆续建成,为140万职工集中展示党领导下的福州工运硕果;每年开展千场劳模工匠“微宣讲”、万场基层主题班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推行“工会驿站+思想引领”模式,在工会驿站开辟“红色阅读区”……红色堡垒,愈加坚固。
做好职工思想引领,首先要有一支强大的工会干部队伍。市总工会积极探索构建有讲坛、有书声、有监督、有舞台、有磨炼的“五有”青年干部培养教育机制,以党建“沃土”滋养“青苗”。近几年,市总工会多项工作入选全国和全省工会工作创新案例,一线考核工作机制还受到全国总工会领导表扬。
在福州职工政治生活馆,经常有位年轻姑娘以饱满的热情细致讲述工运先驱的光辉过往。她叫周玉玲,是“80后”工会干部。“在一次次讲解中,我逐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成熟与自信,也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信仰的种子。”周玉玲说。
市总工会青年干部林丹去年酷暑中来到福建榕城达配送服务有限公司蹲点服务3个月,在烈日下为外卖配送员摆过解暑西瓜摊,跟随骑手配送过外卖,结识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个鲜活个体,“深入基层让我对工会干部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市总工会“数字工会”创新成果展亮相第七届数字峰会。(市总工会供图)
在数字时代,“让数智工会成果惠及广大职工”成了新时代工会工作的亮点。市总工会领导介绍,“福州市数智工会服务平台”二期建设已完成,共享职工医保实名数据140.2万条,赋能各级职工服务阵地管理和运作,推动工会驿站、稳岗就业创业、创新成果转化等54项工会服务上线上网,职工医疗互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等工作实现全程网办,累计服务300万人次。“数字工会·在您身边”创新成果展还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吸引5万多人次观摩体验。
数字时代也让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成为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做好对他们的思想引领和服务成为工会组织的重点工作之一。市总工会在400余家工会驿站中广泛设置“党建‘驿’平米”主题空间,常态化开展读书会、微宣讲等活动。美团外卖小哥张祺是仓山区东升街道东韵社区工会驿站的常客,“我一般中午过来看书,还可以扫码收藏自己喜欢的文章随时聆听,受益匪浅”。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时至今日,林祥谦烈士陵园内松柏常青,潮江楼内烛光依旧,它们无声诉说着工人运动先驱“头可断、血可流”的忠贞信仰,更激励着新时代劳动者赓续“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州劳动者正以红色基因铸魂、以实干担当赋能,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征程中续写无愧于时代的工运新篇。(记者 李白蕾 通讯员 何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