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确切消息传来,福州地区已全面展开行动,对特定物品进行了大规模下架处理。这一举措迅速而坚决,彰显了相关部门对某类事物的高度重视与严格管控。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到各类销售渠道,都能看到这一行动的身影。这不仅是对当下形势的积极应对,更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福州的这一行动,无疑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让人们看到了积极作为的力量。
喜欢吃面包、糕点等烘焙食品的你,有没有发现近期福州市场上销售的此类食品有什么变化?
记者3月2日采访获悉,随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式实施,福州超市货架上的面包、蛋糕中,已看不到使用了26年的脱氢乙酸钠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丙酸钙、山梨酸、山梨酸钾等符合新国标要求的防腐剂。
1.脱氢乙酸钠被从7类食品中“除名”
脱氢乙酸钠是许多国家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是防止微生物增殖,延长食品保质期。
1998年,脱氢乙酸钠被列入国标食品添加剂名单,商家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通常会添加它。比如,高含水量、质地松软的面包、糕点等烘焙食品是细菌理想的“温床”,就常常使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烘焙食品需求的提升,行业评估认为脱氢乙酸钠经口暴露在一定剂量下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2月8日实施的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明确将脱氢乙酸钠从面包、糕点、黄油、预制肉制品、果蔬汁(浆)、淀粉制品、烘烤食品(馅料及表面挂浆)等7类食品中“除名”。
2.新规实施后,福州食品行业情况如何?
在福州市区的永辉、山姆等多个超市,记者发现在售的长保质期的糕点产品中脱氢乙酸钠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丙酸钙、山梨酸钾等符合新国标要求的配方。
蛋糕食品企业
“之前我们有十几种蛋糕类产品中使用了脱氢乙酸钠,现在已经调整了相关产品的食品添加剂配方。”福建安德鲁森大卫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杨斌说,企业从去年3月就开始对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调整,目前已将脱氢乙酸钠全部更替成山梨酸钾,到去年11月份,已经完成了对所有在用的脱氢乙酸钠的替换。
桃李面包、达利园、盼盼等企业也表示,已调整产品工艺与配方,新生产产品不再添加脱氢乙酸钠。
面包房
在福州市区的多个烘焙面包房,店员告诉记者,烘焙店的面包基本不添加防腐剂,没有馅料的面包能放3天,有馅料的只能放2天。由于烘焙店不使用防腐剂,因此,这次新国标的出台对店铺影响不大。
奶茶店
值得一提的是,珍珠奶茶中的“珍珠”作为淀粉制品也在禁用脱氢乙酸钠之列。记者走访南街附近的多家连锁奶茶店时,店员均表示珍珠、布丁等小料基本由各个门店每天现做,个别为冷冻配送,所以没有使用防腐剂。
肉制品企业
不仅是烘焙、奶茶等行业,脱氢乙酸钠还会在肉制品的制作中使用。虽然新国标对此并未禁止,但新规实施后,不少商超、网购平台都禁止添加脱氢乙酸钠的产品进入市场。福州市肉制品企业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在生产中将防腐剂替换成乳酸链球菌,同时也对包装材料进行了更新。
3.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配料表
新国标的实施意味着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更安全、健康的食品,但市场监管部门也表示脱氢乙酸钠并非被“禁用”,依然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用在腌渍蔬菜、发酵豆制品等食品中。
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可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配料表。
预包装的吐司、曲奇饼、老婆饼、蛋黄酥等保质期较长的面包糕点,如果生产日期在2025年2月8日之后,其配料表中不应含有脱氢乙酸钠;如果生产日期在2025年2月8日之前,仍可能含有脱氢乙酸钠,但只要符合当时的法规标准,这些产品在保质期内是可以安全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