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社区,一场温暖的行动正在悄然展开。阳光如同神奇的魔法棒,照亮了那些被称为“隐形人”的精神病患者家属。他们往往在背后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却容易被忽视。高校社区意识到这一群体的需求,携手行动起来。通过举办关爱活动、提供心理辅导等方式,给予家属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实际的帮助。让这些“隐形人”不再孤单,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为精神病患者家庭带来希望的曙光,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区环境。
2月28日,阳光学院“‘隐形人’的困境与突围:健康中国战略下精神病患照料者的生存现状与社会支持研究”课题组走进鼓楼区鼓东街道树兜社区,学习社区基层治理、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等相关工作经验,并就研究成果在社区的落地应用展开交流。
在树兜社区,设有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幸福里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大家来到这里深入了解心理咨询的实际案例,以及社会心理服务自助云平台、心理大数据AI云平台等专业设备的运用。
“隐形人”,即与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患者生活在一起并且对其负有责任和义务的亲属。课题组正以“隐形人”的心理、社会多维度因素为项目出发点,打造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示范性社会心理服务模型,希望将成果试点应用在树兜社区。
树兜社区党委书记叶蕾表示,将携手阳光学院,通过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力量,为精神病患者家属及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支持,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与发展。(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廖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