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附小的校园里,一场别具意义的活动正在展开。高士其先生的翰墨赠与二附小,那一幅幅书法作品如灵动的艺术之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师生们齐聚一堂,静静欣赏着这些墨宝。在欣赏的过程中,巧妙地开启了思政第一课。书法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思政的引领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不久前,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2月17日上午,在二附小教育集团“养正厅”内,学校党委书记方晓敏将一幅书法作品的故事作为“思政第一课”,讲给孩子们听,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这幅书法作品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张子建(右)献出高士其书法作品。
这是一幅来自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高士其晚年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你们都是我家乡的亲人。我爱家乡,更爱祖国。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这幅书法作品为什么会出现在福州教院二附小?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今年2月7日,闽台青少年棒垒球交流联谊活动在福州举行。福州教院二附小的孩子们与台湾青少年们一起在校园里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作为学校校外辅导员,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福州市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大师张子建为两岸的青少年展示了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拓宽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
活动中,两岸青少年之间的互动交流给张子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时马上想到了这幅高士其的书法作品。”张子建告诉记者,福州教院二附小同高士其故居都位于鳌峰坊,孩子们本来就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所了解,这幅作品最好的归宿就是福州教院二附小。
在活动中,张子建向方晓敏讲出了这幅书法作品的故事,立即得到了方晓敏的支持和重视。一周之后,学校特意为此次捐赠活动举办了捐赠仪式,并将该书法作品裱装起来挂在学校显眼的门厅里。然后,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令人印象深刻的“思政第一课”。
高士其1905年出生于福州,1988年逝世。他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
张子建告诉记者,这幅书法作品是2021年从他一位故友那里获得的。据他后来了解,1984年6月,福州与台湾少年宫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探望高士其爷爷,而这位朋友当时是一起赴京的随行记者,在北京医院见证了高士其接待两岸小朋友并留下墨宝的过程。(记者 管澍/文 叶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