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现场,一份“扎”出来的笔记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代表委员们在紧张的会议间隙,用手中的笔在资料上认真记录的场景。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仿佛在书写着对国家发展的关切与思考。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每一处标注都彰显着对民生问题的重视。这份“扎”出来的笔记,见证了代表委员们为国家建言献策的辛勤付出,也凝聚着他们对人民的深情厚意,它将成为两会历史中一道独特而珍贵的印记,激励着更多人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左手细细摸索盲文写字板上的凹槽,右手用盲文笔轻轻扎下,伴随细微的“咔哒”声,纸上留下一个个凹下的小圆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盲人代表王永澄来自福建代表团。3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正将代表法修正草案第五十四条默写在纸上。
王永澄将代表法修正草案第五十四条默写在纸上。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身体残疾或者其他行动不便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照顾。”代表法修正草案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的现场,王永澄在为他特制的盲文版草案上,摸读到了这新增加的第五十四条。
他用八个字形容自己对这段话的“触感”:“指尖滚烫,心中敞亮。”
“这42个字我反复品读,根本忘不掉。它将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转化为法律确定的保障,我要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时刻。”
厚厚的盲文笔记本上,满是密密麻麻的针眼,在橘黄色的灯光映照下,显得细腻而温暖。这是王永澄在履职调研、听会审议等过程中一笔笔“扎”出来的笔记。
王永澄在笔记本上“扎”下笔记。 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王永澄年轻时因一次意外事故双目失明,后来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2023年,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他深入调研,积极为残疾人群体发声。
“我当人大代表第三个年头了,每年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第一年是拿到盲文版的代表建议答复,第二年是摸到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则是了解到代表法修正草案里的这段话。”
今年,会务组还给王永澄精心准备了盲文写字板和盲文笔,方便他记笔记——类似的暖心细节还有很多,记者注意到,酒店房间的桌角被贴心地包上软包,避免他起身时被磕碰到。他的名牌背面,也被刺上盲文。
“这能让我时刻‘触摸’到自己的身份。”王永澄笑着说。
合上笔记本,王永澄告诉记者:这份写满温暖和关怀的笔记,也承载着千万残疾人的美好愿景。
上一篇:闽宁协作成果亮相巴黎时装周
下一篇:福建,很敢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