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日前,英国地方选举结果公布,极右翼的英国改革党表现亮眼,获得超670个地方议会席位。这场选举结果震动英国政坛,也让美国副总统万斯对欧洲局势发出警示,背后究竟有何缘由?
在此次英国地方选举中,改革党的崛起堪称震撼。该党不仅在1600多个地方议会席位争夺中斩获677席,还拿下两场市长选举和一场议会补选胜利。曾经主导英国政坛的保守党和工党损失惨重,保守党丢了超670席,工党也失去180多席。成立不到7年的改革党,以32%的得票率,一举打破了保守党与工党长达百年的垄断局面,在英国政治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英国资料图
改革党的成功绝非偶然,其政策主张精准击中英国社会痛点。党首法拉奇打出“经济向左、文化向右”的组合拳,在经济层面,提出将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2万英镑、取消中低房产印花税和遗产税等政策,还主张铁路能源国有化,这些举措吸引了众多对经济状况不满的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文化层面,他主张用帐篷安置移民、禁止学校宣传LGBTQ+议题、废除环保政策并扩大油气钻探,迎合了部分民众对社会文化和移民问题的担忧。这种独特的政策组合,让改革党在选民中收获大量支持,就连2024年工党支持者中,也有十分之一倒向了改革党。
反观传统两大政党,工党和保守党在此次选举中表现糟糕,各自存在明显问题。工党执政后推出的政策引发民愤,取消老年人冬季燃料补贴、削减残疾人福利、冻结健康福利新申请者资格,却对非法移民提供免费住宿、医疗和教育,被指责为“劫贫济富”,彻底失去工人阶级的信任,甚至新当选的工党市长都公开批评政府。保守党则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困境,自由民主党收割了其都会中产选民,改革党又吸走蓝领票仓,党魁凯米·巴德诺赫被嘲讽为“空架子”,无法挽回脱欧支持者的失望,也难以争取对移民政策不满的工人阶级。
英国改革党的崛起并非孤立事件,它是欧洲极右翼浪潮的一个缩影。在德国,德国选择党近期也成为焦点。5月2日,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宣布将其列为明确的极右翼组织,在联邦层面对该党进行监控,理由是该党内部普遍反对“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不断煽动民众反对接收难民和移民。然而,美国对此反应强烈,国务卿鲁比奥称德国此举是“变相的暴政”,副总统万斯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消息,称德国选择党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政党,也是迄今为止最能代表德国东部的政党”,还指责“官僚们正试图摧毁它”,并类比称“西方共同推倒了柏林墙,柏林墙已经重建,是由德国‘建制派’重建的”。
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美欧之间的这种分歧,暴露出西方对极右翼的复杂态度。欧洲国家如德国,基于历史教训和现实考量,将选择党等极右翼组织视为对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威胁,采取监控等措施。而美国却对类似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相对宽容,万斯等人的言论便是例证。这种差异背后,是不同国家在政治、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不同考量。
这些极右翼政党虽然名称各异,但核心主张高度一致,那便是反移民、反全球化、强调民族主义。意大利兄弟党执政、法国国民联盟在欧洲议会崛起、德国选择党支持率飙升,都显示出这股浪潮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它们通过煽动排外情绪和经济焦虑,撕裂社会共识。德国选择党主张“白人至上”,法国国民联盟鼓吹“法国人优先”,英国改革党誓言“重建英国”,这些极端民族主义主张若失控,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历史上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然而,西方传统政党的不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极右翼的扩张。它们沉迷于“觉醒文化”和精英政治,忽视民众对移民、经济衰退等真实诉求。当工党和保守党在议会中未能有效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时,改革党等极右翼政党趁机崛起,以“反建制”的姿态吸引选民。英国选民对政客的幻灭感已达顶点,2/3的民众认为“体制已崩溃”,这为极右翼政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英国资料图
极右翼政党的崛起对西方民主制度构成深层威胁。它们的政策主张往往加剧社会分裂,且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如德国选择党被曝与新纳粹组织有染,法国国民联盟领袖勒庞因挪用公款入狱等,这些丑闻可能影响其长期影响力。但短期内,若西方社会无法解决经济不平等和移民等根本问题,极右翼的崛起势头恐难逆转。
英国改革党的胜利和德国选择党的争议,是西方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信号。万斯的“欧洲警报”,不仅是对欧洲局势的关注,也反映出西方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当传统政党脱离民意,极端势力便乘虚而入。如何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移民政策等方面找到平衡,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避免社会进一步分裂,是西方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这不仅关乎欧洲的政治走向,也将对整个西方世界的民主制度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