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主动将中国的旅顺港归还。这一事件发生时,旅顺口已经离开中国政府的管辖超过半个世纪。在这段历史中,这座位于远东的宝贵港口到底经历了哪些磨难?中国的领导人为其回归付出了哪些努力,才让苏联最终心甘情愿地将这一战略要地交还给中国?
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海港。自古以来,它便被视作京津地区的咽喉要塞。这里海口狭窄,内海宽广,常年不易淤塞,再加上暖流经过,这里气候适宜,全年不会结冰。因此,旅顺口成为了理想的港口。港口四周被丘陵山坡环绕,森林覆盖率极高,既能隐蔽港口,又便于设立防守设施,形成天然的防御优势,显然是建造军港的绝佳地点。
此外,旅顺口位于渤海海峡的北部,紧邻山东半岛的威海、烟台港口,南北呼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对于中国来说,尤其是北京作为首都,旅顺港是保卫首都海上航线的重要枢纽。
早在清朝时期,尽管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仍然意识到保卫京城的重要性。1714年,清朝在旅顺口设立水师营,派遣三十余艘战船守护渤海湾。到清朝末年,李鸿章为兴办北洋水师,曾考虑过旅顺和威海卫作为其基地。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李鸿章于1881年10月亲自前往旅顺口,最终确定将其作为北洋水师的海军基地。旅顺的建设工作在1880年冬天便已经开始。
旅顺口的建设进程与中法战争的爆发密切相关。1885年,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遭受重创,清政府开始加快旅顺的建设进度。为了弥补自身的海军实力,清政府聘请外国专家加速施工,这一策略帮助旅顺军港最终形成了完善的近代海军基地。
然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旅顺港防线在腐败的政府体制下仅持续了五天便被日军占领。次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迫使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旅顺也被包括在内。这一切为日本占据辽东半岛打开了大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此后,随着日本在辽东半岛的占领,沙俄、德国与法国等列强联合施压,要求日本归还旅顺。日本虽不愿放弃,但最终在列强压力下同意放弃辽东半岛,并签订了《辽南条约》,但以高额赔款为代价。1895年12月,旅顺终于回归中国。
然而,沙俄并未放弃对旅顺的觊觎。其认为旅顺对其海军有重要意义,因此在1896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允许沙俄军舰在战争时进入中国的港口。1898年,沙俄以德国海军在胶州湾的威胁为借口,强行占领旅顺和大连,并与清政府签订《旅顺大连租借条约》,将旅顺港租借给沙俄,租期长达25年。
日俄战争后,旅顺和大连被日本完全控制。随着苏联建立,沙俄的扩张也遭遇了历史的改变。在一战爆发后,苏俄转向了内部建设和防御,逐渐将远东的争夺放在了次要位置。
二战期间,随着对日作战的形势愈发严峻,斯大林开始重新关注远东利益,并通过雅尔塔会议中的秘密协定,获得了对旅顺港的控制权。在此背景下,苏联军队于1945年挺进东北,对日作战,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苏联开始在旅顺驻军。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依然把持着旅顺港。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斯大林考虑到未来的中苏关系,决定在新中国建立后归还旅顺港。经过一系列的谈判,赫鲁晓夫在1955年主动宣布将旅顺港归还中国。此时的旅顺港已经成为中国海军的重要港口,而苏联也按照协议逐步撤出了驻军,终于结束了多年的租借历史。
今天的旅顺港,在中国强大的海军力量支持下,早已不再担心外来威胁。随着中国海空军的蓬勃发展,旅顺港作为祖国的海防屏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回顾历史,旅顺港的回归标志着国家主权的恢复,也是中国逐渐走向强大的象征。
上一篇:具体到某一天使用on还是有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