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与“反向消费”催生新趋势
随着2025年“五一”假期临近,“返乡潮”叠加旅游热,催生了“老家游”这一新兴现象。越来越多的游子在探亲之余,选择以家乡为圆心展开深度游,带动中小城市及县域文旅消费升温,形成“返乡旅游经济”新图景。
一. 返乡游兴起:探亲与旅游的双向奔赴
今年“五一”假期,返乡游成为许多打工人的首选。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县域市场旅游热度较非县域市场高出11%,且增速远超一二线城市。返乡人群不仅与家人团聚,更通过周边游、文化体验等方式重新认识家乡。例如:
文化寻根:山东诸城游客沿“东坡行旅”文物主题游径探访苏轼足迹,结合常山风景区的“嬉雪乐园”与非遗活动,实现历史与当代的融合。
非遗体验:四川绵竹年画村推出年画制作体验,吸引游客参与刻板、印刷等传统工艺,春节期间舞狮、川剧变脸等民俗表演更是增添年味。
冰雪联动:内蒙古呼伦贝尔返乡游客在体验雪地运动后,延伸至哈尔滨亚冬会观赛,形成“赛事+旅游”的跨区域联动。
二. 地方文旅发力:优惠举措与特色活动并举
为吸引返乡游客,多地推出针对性政策:
门票减免:辽宁朝阳对本地户籍游客实行凤凰山、牛河梁遗址公园等景区免票政策;河北邯郸提供“暖心大巴”和免费住宿,覆盖游子、学子及家庭游客。
活动创新:河南三门峡推出天鹅观赏、温泉康养等五大主题线路;江苏扬州以古运河游船、国风巡游等活动吸引年轻群体。
县域经济激活:如邯郸大名县通过花灯夜市吸引周边游客,物价管控措施(如2元烧饼限购)提升体验口碑,带动本地消费占比近八成。
三. 消费趋势:性价比与情绪价值并重
返乡游的性价比优势显著。相比长途旅行,返乡游节省了交通与住宿成本,同时满足情感需求:
错峰出行:部分游客选择假期中段(如5月2日)出行,避开高铁票“秒光”和机票价格高峰(如北京至重庆航线4月30日票价较平日翻倍)。
深度体验:游客偏好“躺平式旅游”,如带宠物入住友好型酒店、参与篝火晚会等松弛项目。
情绪消费:音乐节、影视IP联动(如《哪吒2》带火成都)成为新热点,满足年轻人社交与归属感需求。
四. 挑战与展望:服务优化与文化认同
尽管返乡游热度攀升,中小城市仍面临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短板。中国旅游研究院战冬梅指出,提升交通便利性、住宿条件及餐饮服务是增强游客满意度的关键13。未来,地方需进一步整合文旅资源,如通过短视频宣传(如邯郸文旅的创意视频)强化文化认同,同时避免同质化竞争。
结语
2025年“五一”假期返乡游的兴起,既是游子对故土的情感回归,也是县域经济借势文旅融合的契机。从冰雪运动到非遗体验,从错峰出行到情绪消费,这一趋势折射出旅游业从“流量至上”向“深度价值”的转型,为乡村振兴与城乡互动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