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公众对宇宙探索的热情持续升温,航天主题乐园正成为文旅市场的新宠。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多家航天主题乐园累计游客量已突破百万大关,这一数据不仅折射出公众对科技文旅的强烈需求,更彰显了航天科普与旅游融合的巨大潜力。
以位于河北廊坊的梦东方未来世界为例,这座中国首家、全球第二的航天主题乐园,凭借其沉浸式体验和科技互动项目,开业以来迅速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热门打卡地。乐园内,游客可乘坐“未来飞船”穿越黑洞迷旋,在4D、5D、7D影院中感受火箭发射的震撼,甚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宇航员训练。其标志性建筑“时空之门”以光影特效呈现星河穿越场景,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出片圣地”。据乐园官方透露,2024年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节假日期间客房预订率高达90%,周边民宿价格较平日上涨3倍。
航天主题乐园的火爆并非个例。在海南文昌,依托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当地围绕“追火箭”衍生出完整的文旅产业链。龙楼镇的民宿数量从2016年的5家激增至50余家,客房价格在发射日期间上涨5-10倍,部分高端民宿推出“阳台观礼房”服务,单晚价格突破5000元。2025年“五一”假期,文昌航天科普馆与发射场周边区域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近3倍,航天主题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航天主题乐园正从单一观光向“科普+娱乐+研学”综合模式转型。常州航天乐园(暂定名)作为环球恐龙城东进战略的核心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打造800亩航天科技主题园区。该项目摒弃传统器械游乐模式,转而聚焦“沉浸式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复现月球基地、火星洞穴等场景,并设置航天育种实验室、太空医疗模拟舱等互动项目。据规划,乐园建成后将与中华恐龙园形成集群效应,预计年接待游客量超200万人次,带动周边商业消费增长40%。
航天主题乐园的爆发式增长,本质上是公众对“星辰大海”向往的具象化表达。当科技不再是展柜中的静态标本,而是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体验项目时,航天文化便突破了专业壁垒,真正实现了“破圈”传播。对于游客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娱乐之旅,更是一次对科学精神的朝圣;对于城市而言,航天IP的注入正重塑文旅产业格局,推动地方经济向高端化、科技化转型。随着更多航天主题项目的落地,中国文旅市场或将迎来一场以“硬核科技”为内核的产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