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35期●总第2714期】
露营中的节俭一课
文/肖尊波
五一假期,我与几位同事相约,带着孩子们一同前往山区露营,想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寻回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纯真。
第一天的晚餐,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小龙虾。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间。那鲜嫩的虾肉,鲜美的汤汁,让每个人都大快朵颐。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帐篷上。我们决定用龙虾宴剩下的汤汁下面条,本以为只是简单的处理,没想到煮出来的面条格外鲜美入味。小朋友们也被这独特的美味吸引,吃得开怀。然而,几个孩子终究是食量有限,不一会儿,半碗面条就被搁在了临时搭起的桌席上。
这时,两位妈妈看着自己小孩剩下的面条,不约而同地提出打包带走,不能浪费掉。这看似简单的一幕,却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我内心深处的角落,给了我极大的冲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我们追求精致的生活,却常常忽略了物质背后的价值。大锅的饭、整盆的菜被随意倒进垃圾桶,眼睛都不眨一下。我们总觉得,没有浪费,就不足以彰显生活的品质。
可我们是否想过,正在供养小孩的父母,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待物质的态度。在过度浪费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大多会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不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甚至把他人的给予视为理所当然。他们误以为家庭很富有并且是永恒的,从而放弃自己的努力,选择深度躺平。
就像大自然一样,它虽然慷慨地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但也经不起无节制的浪费。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都凝聚着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的劳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资源,更是为了培养一种珍惜的意识。
五月中旬的母亲节,让我不禁想起母亲那一辈人,他们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深知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勤俭节约的美德。如今,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这份美德不应被遗忘。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浪费给家风带来的影响。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物质、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他们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
从那两位妈妈的举动中,我看到了希望。那不仅仅是对半碗面条的珍惜,更是对勤俭节约美德的传承。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拒绝浪费,做一个珍爱物质的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勤俭节约的家风在我们的家庭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肖尊波,男,文学爱好者,高级技师,现供职于洞口县供电公司输电线路班,系该公司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湖南电力文学核心创作团成员。
责编:许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