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青岛方特二期・熊出没乐园项目,传来新进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42个主体建筑实现结构封顶,光头强之家、故事屋、动感剧场等9个大型游乐设施已基本完成土建施工,预计将于2026年春节期间完工并对外开放。
作为方特旗下全国规模最大、建筑面积最大、品质最高的熊出没主题乐园,青岛方特二期・熊出没乐园能否成为方特实现新愿景的破局者?承载地青岛又将扮演什么角色?
青岛方特二期
能否成为破局者?
自2008年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以来,方特与迪士尼的比较,便从未停止。
据世界主题乐园权威研究机构国际主题娱乐协会(TEA)与美国AECOM集团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主题乐园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显示,迪士尼以1.42亿人次的游客量位居第一,方特旗下“方特主题乐园”以8569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从全球排名第五跃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迪士尼。
业绩上的差距虽然在缩小,但无论是IP吸引力还是品牌竞争力,方特与迪士尼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与迪士尼等主题乐园主攻一线城市不同,方特的选址策略一直都是下沉市场,在二三四线城市迅速扩张,主打一个“以量取胜”。据方特官网显示,目前其已开业的主题乐园共有42家,还有多个城市的主题乐园项目正在建设中。
定位上的差异,注定了方特不具备迪士尼般的稀缺性,自然也丧失了一定的“神秘感”和让人竞相追逐的吸引力。
也因此在实现三四线城市大规模布局之后,方特也迫切需要一个足够量级的主题乐园来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而青岛方特二期・熊出没乐园项目或将成为这一布局的关键。
项目鸟瞰图
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将依托方特旗下知名影视动漫IP,主要建设嘉年华区、熊出没主题区、奇迹少女区等七处风格各异的主题区域,计划打造集休闲度假、文化交流、娱乐体验、亲子互动、康体养生为一体的家庭一站式滨海旅游目的地。
项目建成后,整个青岛方特预计将实现年营业收入5亿元,接待游客量可达400万人次。
顶流乐园的成功密码,能否复制?
即将揭开面纱的青岛方特二期·熊出没乐园,承载着青岛文旅产业升级的希望,也肩负着中国本土主题乐园品牌突破经营瓶颈、实现全国性影响力的重任。
但该项目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关于内容IP的集合——动漫IP“熊出没”、超级英雄偶像IP“奇迹少女”、探险少女“赵琳”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方特IP“一家亲”。
园区大门效果图
品牌塑造与IP运营是迪士尼最核心的竞争力。相较于迪士尼的海量IP储备,方特真正全面出圈并且具备强吸金力的只有“熊出没”而已。
头部IP的培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之前方特已做了多次尝试,陆续推出了30余部系列动画片、动漫电影作品,将IP衍生至酒店、商街、文创产品、餐饮美食等方面的尝试,也不在少数。
不断迭代的IP内容产出,是方特竞逐迪士尼的关键。要想进一步推动品牌塑造与IP运营,方特需在强化熊出没核心IP的同时,逐步构建更丰富的IP生态系统,开发更多元化的角色和故事线,提升内容竞争力。而如此番青岛项目将各个IP集合在一起,以头部IP带动其他IP被公众所熟知,也是一种策略。
创新与技术应用的加持,让迪士尼始终走在行业前沿。而对于主题乐园,游乐场设施也许大同小异,如何创新显然是更为关键的竞争力。
作为全新项目,青岛方特二期具有“后发优势”,不仅在创新与技术应用方面具备更多可能,如可以通过引入VR、元宇宙等前沿科技实现高科技互动体验;另一方面也可在其他乐园项目所暴露的运营问题汲取更多经验,配备更先进的理念和设计。
光头强之家效果图
只有将乐园视为一个持续更新迭代的产品,定期引入新技术、新项目,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乐园竞争中保持“新鲜感”,吸引更多“回头客”,而这一点与IP新内容、新故事的开发也相辅相成。
找到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路径,同样是乐园运营的长久之道。除围绕自有IP加强衍生品开发外,方特各地主题公园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项目、演出等也值得青岛借鉴。例如绵阳方特东方神画的女娲补天、哪吒闹海项目,自贡方特恐龙王国的“青铜祭”演出等。
就青岛方特而言,未来可以考虑与青岛市科技馆等邻近资源形成联动,构建更丰富的文旅消费场景,同时加强衍生品开发和销售,延伸产业链价值。
产业链整合能力是方特需要向迪士尼“取经”的关键领域。毕竟,主题乐园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门票收入,更在于对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的拉动,只有围绕熊出没乐园规划配套商业设施,发展主题酒店、IP衍生品商店、特色餐饮等业态,形成完整的消费生态,才是提振城市文旅消费的必由之路。
熊出没音乐剧效果图
游客停留时间短与消费深度不足是青岛文旅产业长期存在的痛点。如何利用自身优质海洋资源和城市特色来创新主题,实现长线发展,让游客从“过境游”变为“过夜游”,从“观光游”变为“体验游”,不仅是方特也是青岛这座城市当下需要面对的问题。
迪士尼的成功经验表明,主题乐园的成功绝非依靠硬件设施的单兵突进,而是品牌、内容、技术、服务、产业链等多维度的系统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