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人群对自然、慢生活的向往,乡村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在平衡商业运营与自然文化保护之间,空间设计师们以在地叙事、轻量介入、生态融合等多维度进行创新实践。
本期专题五个典型民宿空间,川西山岫民宿延续地域文脉,入云山民宿的建筑结构沉山入云,丽江深绿民宿清净而恬阔,吉安黄竹岭茶田民宿以“轻”设计营造开敞、轻盈的建筑空间,烟台埠舍民宿在树林之下、山海之间返璞归真。
山岫乡野民宿项目坐落于四川泸州市叙永县红岩村,背靠巍峨俊秀的丹山,面朝悠然广阔的茶田。红岩村和丹山都因这里的山石均为红色而得名。
山岫是川南民居的现代演绎,汇集了传统川南民居的各种建筑特点,辅以红岩村当地红岩的点缀。低调内敛而又特立独行,适宜的融于环境之中,将东方建筑之美点缀在这片川南田野之中。山林、雨雾、霞光的浸润,赋予了山岫诗意与灵气,在朦胧间演绎隐逸之美。
山岫·隐于泸州茶田乡野间的避世民宿 / 小隐建筑 © 小隐建筑
山岫·隐于泸州茶田乡野间的避世民宿 / 小隐建筑 © 存在建筑
屋面以传统小青瓦覆盖,并以红瓦点缀,此做法来自距离山岫50米的一户民居,瓦屋面由于漏水打了很多补丁。山岫户外的地面满铺当地红岩,暖白色的稻草漆外墙,木结构屋架,这些元素将传统川南建筑的神韵勾勒出来。
从高处俯瞰,屋面盖瓦和沟瓦形成的峰谷,层层跌落,逐渐变幻成一条条翠绿的茶垄。红黑相间的瓦片构建起宽阔的瓦屋面,似两片茶叶的嫩芽分裂开来,裂缝中探出一个红色的悬挑观景台,赋予了山岫独特的形象识别性。
大屋面掀开成窗的形式,已经成为小隐团队处理乡野建筑的一个重要的象源,在多个项目中都有应用。入口和后院伸展出的长廊,像是山岫张开的臂膀,强化了建筑横向扁平的延展趋势,将建筑更好的揽入自然之中。
山岫·隐于泸州茶田乡野间的避世民宿 / 小隐建筑 © 形在空间
山岫·隐于泸州茶田乡野间的避世民宿 / 小隐建筑 © 存在建筑
山岫·隐于泸州茶田乡野间的避世民宿 / 小隐建筑 © 小隐建筑
入云山民宿是一个改建项目,位于川西四姑娘山旁的日尔乡的四大安村,四大安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显赫的大平台”,入云山便是矗立在被森林托举的悬崖之上。
改造后的建筑屋脊与噶诺尔雪山的山脊齐平,靠近悬崖的一侧则是与巴朗雪山日出的方向相对。原有的建筑结构沉在了森林之中,新增加的建筑在云雾弥漫之时便缓缓的隐没进了噶诺尔雪山的山体,斜顶和山脊交汇成一个“入”字,这便是项目入云山的由来。
入云山民宿,四姑娘山 / 無既萬溯 © 六文
整个项目可以看作是山峰生长的人为延续,通过对外墙的材料以及园林的材料本土化,巧妙的将一楼和山体林地融合,把客餐厅放置在一楼,利用墙体和玻璃将景观分割,隐蔽了其他建筑的干扰,把每一面景观留给了雪山,配合四周茂密的森林,仿佛置身在山体之中,向外探索。
二楼柔软且有温度的木制结构留给了居住空间,在这里感受被群山珍藏,风雪簇拥的视觉感官盛宴。室内设计部分将本地嘉绒藏族民居的内部木制框架运用到了大厅客房的木结构中,加强项目的在地性。
入云山民宿,四姑娘山 / 無既萬溯 © 六文
深绿民宿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束河古镇,由原纳西族民居院落改建而成。建筑主体被一片楸树林围绕,每天独揽山峦朝夕,看过一年四季。有田建筑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室内的整体方案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现代简洁,线条疏朗。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石板路蜿蜒向前,让每幢建筑之间相连呼应。立面材质是当地特有的五花石,手工垒制的方式,温润又亲和。室内空间材质环保,不露锋芒的沉稳气质,同软装一起丰盈了空间。
深绿民宿,云南丽江 / 有田建筑 © 有田建筑
阳光温暖,空气中湿润的气味,背离人群的独家视角,加上民宿的地势,催生了崖壁餐厅的想法。围墙上的苔藓生机勃勃,深深浅浅的绿,如水墨点睛之笔“画不点苔,山无生机”。餐厅得名“山苔”,它衔接着被深浅墨色掩藏的民宿,视觉开阔。自然生长的建筑,亦如山间的苔藓一般,独立温厚,郁郁葱葱。在此侯风赏月,观云煮雪,感受大自然蕴含的力量。
“山苔”餐厅- 深绿民宿,云南丽江 / 有田建筑 © 有田建筑
黄竹岭茶田民宿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烟阁乡。烟阁乡作为吉安市2024年旅发大会的其中一个示范点,业主希望在茶田里设计一个民宿,民宿一期包含一个接待空间和五间客房,民宿二期包含七间客房。因为用地条件限制,整个民宿体量需要以单层为主,主要面积均用来布置客房。
茶田四面环山,后方为森林保护区,前方为当地民居和进村的主要的环山公路。项目场地定在茶田最高处,背倚森林,可以远眺群山,自然景观资源优秀,视线开阔。回应现有的场地氛围,设计团队以“轻”设计,尽量减少对现有环境的破坏,也营造开敞、轻松的建筑空间体验。
吉安黄竹岭茶田民宿,江西 / 白岛营造设计工作室+介於建筑设计工作室 © 阿呆
民宿一期位于茶田顶部由森林保护线和现状小道共同围合形成的不规则窄条形地块,地块进深方向约15米,面宽方向约50米,呈现与茶田类似的水平向。
首先将功能空间随着场地水平向展开,中部接待空间连接两端的客房,充分利用面宽达到最大化景观视野的目的。
其次根据森林保护线和道路形状,对体量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来贴合场地边界,同时对三个体量进行分离,形成漫步空间。
最终用一个连续的单坡屋面将体量统一为整体,不同空间竖向高度的变化,使得连续屋面水平向的建筑轮廓出现了突破,同时空间体验也得到了丰富。
民宿二期的七间客房,拆分成四栋简洁的盒子分别置于道路两侧,简洁明确的方盒子最大化降低其自身的形象感,融入到一期和自然环境中。
吉安黄竹岭茶田民宿,江西 / 白岛营造设计工作室+介於建筑设计工作室 © 阿呆
埠舍民宿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养马岛内马埠崖村,是一个由瓦房和板房围合而成的方形大院,原为村集体使用。场地地势低于道路但又位于马埠崖村的高点,西侧和北侧是面对大海防风的树林,东侧为空地和球场。从院子里可以眺望牟平以及更远处的昆嵛山。
设计团队希望能够塑造一种让内心安宁的方式,借助场地周围树林之下的“野趣”和远处的山景,通过海岛上常见的灰瓦、石墙和石头地面形成一个自然而然、返璞归真的方院子。
埠舍民宿,山东烟台 /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 吴清山
改造设计从置换轻钢板房开始,在保留修复了场地北侧的瓦房之后,将西侧和南侧的板房置换成单坡的钢结构建筑,从外往内起坡,在院子里形成较高的檐口;其次,在内院界面上增加了外廊,廊下空间既作为主要交通路径,也是客房和公共内院之间的缓冲。连续反弧形的外廊带来的戏剧性景框效果也和庭院景观相得益彰。
客厅和接待区通过重檐屋顶形成了挑高空间,重檐屋顶一侧采用梁上玻璃砖砌筑,给公共区带来更多柔和的自然光线,同时另一侧的长向高窗也让人可以透过两层屋面之间看到树梢的绿意。大厅里下挂的弧形吊顶和锥体的壁炉,也增加了山野建筑空间原型的“野趣”体验。
埠舍民宿,山东烟台 / MAT超级建筑事务所 © 吴清山
优秀的乡村民宿设计正在突破单纯的功能诉求,从在地叙事、轻量化设计、适应性设计等多元维度创新探索,这意味着乡村民宿设计将从“乡愁载体”走向“未来生活方式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