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人总说,这座城是被水捧在手心里的。黄河的奔涌、运河的绵长、东昌湖的温柔,还有那些藏在阡陌间的古道与村落,每一步都能踩出历史的回响。
徒步聊城,不需要刻意追逐远方,这里的石板路、老槐树、残碑桥洞,早已把“诗与烟火”揉进了寻常风景。
若想寻一条既能触摸时光、又能邂逅野趣的路线,不妨跟着小聊的脚步,去这几条古道与河畔走一走。
运河古道·临清段
提起聊城的徒步路线,怎能错过运河古道?
这段从临清鳌头矶蜿蜒至舍利宝塔下的石板路,曾是明清漕运的咽喉要道。商贾的吆喝、纤夫的号子、船桨拨开的水纹,仿佛还留在斑驳的闸口石缝里。
“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临清因运河而兴,也因运河留下无数传奇。徒步从鳌头矶出发,途经运河钞关、清真寺,再到舍利宝塔,不过五六公里,却像翻开了半部运河史。
沿途老巷子里飘着托板豆腐的香气,走累了就坐在河边,听老人讲一段“小天津”的旧事。若是黄昏时分走到宝塔下,落日余晖染红古塔,运河水的粼光里,恍惚还能看见当年千帆竞发的盛景。
PS:推荐新手从钞关漫步至清真寺,石板路平整,沿途小吃摊林立;若想挑战长线,可沿运河堤岸徒步至戴湾闸,一路花草摇曳,野趣横生!
黄河故道·艾山段
想感受黄河的苍莽?艾山脚下的黄河古道会给你答案。
这里曾是黄河改道前的河床,如今河水奔腾,花草遍野,徒步岸边,微风轻抚着河面的波光粼粼,送给两岸一份专属夏季的清凉。
徒步从艾山牡丹园出发,穿过千亩桃林,再沿故道向西,能一直走到鱼山曹植墓。
春天桃红柳绿,秋天芦花如雪,偶有野兔从沙棘丛中窜过。最震撼的是站在艾山卡口,看黄河水与故道沙洲相拥——一边是浊浪咆哮,一边是寂静沧桑,仿佛时光在此劈成了两半。
PS:体力有限的话,建议走艾山至鱼山精华段;资深驴友可挑战“故道穿越”,小聊建议挑战者们带上趁手的摄影设备,因为日落时分的霞光万丈与牧歌悠扬真的值得一次快门的闪烁!
古漯河驿道·阳谷段
这是一条被《水浒传》镀了金的古道。
阳谷县张秋镇至景阳冈的土路,传说武松打虎前曾在此歇脚,如今虽被农田和杨树林覆盖,但残存的驿亭、古碑仍藏着江湖气息。
徒步从张秋镇出发,过沙河崖村,再到景阳冈,沿途老槐树下常有三两村民卖炊饼和凉粉。景阳冈上松涛阵阵,冈下的酒幌子仍写着“三碗不过冈”,喝一碗浊酒,再学武松挥两下拳脚,倒也有几分快意恩仇的豪气。
PS:路线平坦无爬升,适合亲子或文化爱好者;若想串联水浒线,可继续徒步至狮子楼,沉浸式体验“英雄故里”。
徒骇河滨·湿地秘境
若嫌古道太厚重,徒骇河畔的湿地步道便是“轻徒步”的天选之地。
从聊城城区滨河大道出发,沿木栈道一路向东,水鸟掠过蒲草,垂柳拂过石桥,偶尔还能撞见渔人撒网的剪影。
尤其推荐姜堤乐园至橡胶坝的10公里段:春天樱花夹道,夏日荷塘生香,秋末芦花漫天。
走累了就坐在河堤上,看夕阳把水面染成金红色,远处摩天轮的灯光渐次亮起——这才是水城独有的浪漫,一半古韵,一半鲜活。
聊城的徒步,从来不只是走路。是踩过运河石板的“嗒嗒”声,是黄河故道扬起的细沙沾衣,是景阳冈上一声酒酣耳热的吆喝,也是徒骇河边与白鹭的不期而遇。
无需专业装备,
一双拖鞋、一颗散漫的心,
就能在这座“江北水城”里,走出属于自己的江湖。
来源:文旅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