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吧,算是第二梯队里的优秀代表,不算大红,又挺有自己的存在感。」张展这么形容他的家乡。
小城新昌的气质,就像它的地域特征,卡在杭州宁波金华台州的中间,距离大红大紫、大富大贵,都差这么一口气。
穿岩十九峰、新昌大佛寺,以及李白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加持,很长一段时间里,新昌是景区带动型城市——知名度停留在浙江省内。
大佛寺
你大概率听过新昌,不一定去过,似乎也没有什么厉害景点非得去新昌。直到今年,社交媒体上还有博主在输出「旅行去过最冷门的小城:新昌」
冷门、低调、鲜有人知、宝藏秘境……这些形容词的背面,意味着:人少,知名度度低,客流不稳定。
眼睁睁看着民宿过了红利期,前地产人张展回到家乡新昌,开了一个民宿:「踏雪九里」。
上海的丁克夫妇飞飞和胖胖,近些年常在思考:「提前退休后,还可以做点什么」。几次往返日本后,开民宿成为他们的理想答案,「不受年龄限制,也能安放自己」。
2018年,俩人开始在浙江找地方。面临「既考虑租金,又要考虑路程」的现实时,他们遇见了新昌,「在走国道从丽水回上海的路上」。在他们口中,新昌是一个在民宿圈依然很「小众」的地方。
3年后,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命名7个房间,飞飞和胖胖的民宿马放澜山在新昌的外婆坑村开业了。
马放澜山
当野心勃勃的住宿品牌开始瓜分网红县域,新昌,悄然无声地开出一些有意思的民宿和文旅业态。
不能说多,因为数量比不过莫干山;不能说火,流量比不过安吉。
在新昌开民宿,是一个好选项吗?
抱着怀疑的态度,我们和123456位民宿主聊了聊,原来,竟是我们孤陋寡闻了——
2012年,段王爷开始在杭州青芝坞开客栈、做民宿,一度在全国乡村开了近30家,新昌的山中来信是其中之一。
2020年之后,他对现有产品做了一轮整编和调整,「关掉了很多,保留了一些,新昌的山中来信留了下来」,如今,段王爷自己坐镇,成了新.新昌人。
山中来信
2018年秋天,段王爷来到新昌,在海拔340米的下岩贝村。
当时的下岩贝村完全没有民宿的概念,最多的就是农家乐。「旺季开业,淡季关门,几乎没有超过500元的。」
段王爷看中了一块黄土杂草的花生地,跟村里签订租赁协议并建造装修,2019年12月开业,就是现在的山中来信。
下岩贝村
和杭州或是莫干山完全不同的景象,山中来信推门就有扑面而来的大气磅礴,段王爷在朋友圈写:「远处的十九山峰,流淌上亿年的韩妃江,类似云南丙中洛大峡谷,叠层而上的茶叶梯田,远处自带构图的村庄。这些,让游人的眼睛丰富而饱满。遇到云海平铺和七彩落日,那就更是‘哇塞’的人生履历,仙境的不二法门。」
的确壮观,去年官方报道,共计54万人进下岩贝村。
山中来信
「我觉得是能量的聚集吧,有了人流量,村庄的状态就发生了变化。」段王爷说,过去农民的收入只有茶叶,一年一两万最多;现在更多元了,有些出租房子,有些去民宿做管家。
趁势,段王爷用早年在杭州青芝坞的民宿名字「蓝莲花开」,结合咖啡博物馆,打造了蓝莲花开·咖啡馆博物馆民宿,12间房,定位为中端,价格在400-800元。
南街 蓝莲花开
今年,蓝莲花开·大佛寺店也开了,定位为青年旅舍,拥有大床房、姐妹房、六人间等,入住率约为65%。
同在下岩贝村,段王爷还启动了「青年养老院」项目,为20岁以上、45岁以下的青年们提供短暂居所,1500/月,一个月起租。
运营近一年,不上OTA的养老院入住率爆满。
有人来休息,有人来寻找灵感,有人来做学术研究,目的不同,却给乡村提供了另一种范本。
下岩贝村「青年养老院」项目
和下岩贝村隔着峡谷遥遥相望的是东丰坑村,都属东茗乡,却是一个安宁的小山村。女主人Erica的外婆和奶奶都住在这个村。
后辈们因为各忙各的相继离开了祖屋和山村,包括她自己,一直在柯桥做生意。
「我想着,不如建个房子,开个民宿,大家多一些回家的理由。」
山及云民宿便在祖宅边诞生了,从初衷到落地,活脱脱是乡村振兴的标准模版。
山及云
山及云开业一年多,Erica常带孩子们回来,过个周末,小住几天,遛狗遛娃;「舅舅是司机、采购和万能工,表舅是厨师」,外婆和奶奶家多了欢声笑语。
民宿开辟的观景台,会在淡季时开放给村民使用,左邻右舍都很喜欢这个新去处。
还是这个乡村,还是这些留守的老人,多了一个民宿,多了一个聚气的场所。
山及云观景台
刚停好车,店长第一时间迎出来。
山及云的店长来自江西,管家来自内蒙古,运营上没那么多SOP,「拉花、拍照、客服,我们人均样样在可以,但肯定没有100分」。
热络,也松弛,这是山及云的氛围,很像是周末去朋友家玩,没那么多仪式感,随便玩都开心。
踏雪九里是「夫妻店」店,除了两位阿姨,其他任何事都是张展夫妇亲力亲为。
这些看似违背商业逻辑的做法,为张展赢来每年的进步——都说一年不如一年,踏雪九里反而是一年好过一年。
「踏雪九里这两年没怎么调价打折,都说高端民宿整体疲软,我们还算幸运」。
张展分析,踏雪九里不属于一次性打卡消费,靠的是复购和朋友推荐,基数就会随着时间扩大。
踏雪九里
这种特质表现在,业内通行的季节性活动和促销带来的流量有限,最后只剩一个「一泊二食」常年固定的活动套餐,喜欢他们的人还是会来,不贪图「小便宜」。或许是主理人民宿的力量。
如今,张展和展嫂依旧亲力亲为。张展永远有查不完的房,展嫂膝盖不好,但还得爬无数个楼梯。
「2022 年下半年先开了3间,2023年下半年新开了4间,7 间的房量如果集中在一起,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踏雪九里
「虽然看起来每天被套牢在山里,身体上确实会比以前在设计和地产公司工作时累得多,但内心是自由的,没有内耗。」张展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尤其被问到「新鲜劲过后会怎么样」时,他会反问「我就喜欢这样的小山小水,很日常但感受时时又不同,和家人在一起,又有想象空间,怎么会厌倦呢?」
距离说这句话已经过去了一年,张展依然笃定。
踏雪九里
马放澜山也是如此,「一家只靠主理人赢得N刷的民宿」,张展和Daisy(山及云品牌总监)都向我安利。
「不是那种大牌设计师笔下的奢华产品,但是有着鲜明的主理人文化,很多客人也是N刷。」Daisy这样介绍的。
马放澜山
她与马放澜山结缘,是在山及云开业前,「我在做市场调查时,被携程上的评价打动,就直接冲去了,一开始是想悄悄摸个底」,因为理念契合而相谈甚欢,结果自己反被友军「种草」了。
这种惺惺相惜的同道中人之乐,在新昌民宿,时常得见。
马放澜山
马放澜山的男主人胖胖是民宿的招牌,做得一手好菜,精通历史,和客人聊天;喜欢小动物,带着孩子们玩。女主人飞飞笑说「离开胖胖民宿就不能运转了。」也因此,民宿复购率很高,尤其是寒暑假。
马放澜山男主人「胖胖」
「管家流动性很强,很难营造亲切感。」主人说。马放澜山不招管家,一切都自己来。唯一的问题就是:太消耗主人。
有时候,两人会选择直接关店,外去旅行。「比起赚钱,我们更喜欢在新昌的旅居生活」。
在新昌,生田社是个例外,它形似民宿,却不能简单用「民宿」二字简括。
成为一种新的乡村生活社区。自2017年创立至今,这就是生田社的理念。
肖磊和曹东川,同济大学的同学在回国后,寻到这里,改造6栋农舍为乡野众创空间。
「生田」本是沙溪镇下属自然村名,正好用来解释「生活+田地」。比起单纯的民宿,生田社植入了更多自然、协作理念。
生田社
比如坚持人工除草,视作一种劳动;比如接受杂草的存在,视作环境美学……
两位主理人希望借助生田社,重塑个人行为,实现生田社的slogan:万物齐芳。
今年,他们做了几个大胆改动:计划在3年时间里缩减民宿客房,「原有的7间客房缩成3间,其余4间用来做工作室」。
与其说是抵御经济下行的手段,不如认为是一个新的生田社样本的呈现。
比起流动的民宿客人,肖磊和曹东川更希望打造一个有各式主理人的乡村社群。
生田社
新增了餐厅,作为乡野最前端的入口;
改造香草园,提供沉浸式园内就餐,或香草疗愈活动;
改造菜园,只种植辣椒、番茄、土豆类等几类食物;
户外就餐区,起名「林间空地」,减少调料,只用香草,是对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的诠释——找到自己的味觉。
生田社餐厅
很难用一两个词语形容生田社,也无法用「产品」来定义它,甚至很难找到参照物。
「从南非babylonstoren和英国petersham nurseries获取过一些灵感。」从懵懂闯入新昌,到和乡村共生,肖磊和曹东川也在经历客户需求不足的阶段,并承担教育成本。
幸好,在肖磊看来,生田社的慢热,在迭代与消亡进入3.0倍速的当下,是一种祝福,「可以让我们有余力展示真正的价值」。
意外的是,生田社的复购率高达4成,「大家往往冲着生田社而来,来了后才发现原来新昌有山水,有唐诗之路」。
生田社
「买杯咖啡,俯瞰韩妃江,再参观咖啡器具。」在下岩贝村,参差咖啡博物馆几乎成了一个打卡点。
一个咖啡馆,就是一个目的地,成了乡村的流量入口,甚至比民宿更轻:未必要住宿,也可以领略乡村。
咖啡馆未必是一门挣钱的生意,尤其在人流量分布不均的高海拔乡村,更别说还要承担一个博物馆的运营。
段王爷有他的逻辑。
蓝莲花开·咖啡馆博物馆民宿
他考察过不少乡村博物馆,发现常见一种形式主义:领导来了打开,领导走了就关门。
「这怎么行呢,得做一个持续经营、自负盈亏,甚至赚钱的乡村博物馆才有意义。」
然而,下岩贝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农村,几乎没有老的东西,怎么做博物馆?
他想到了咖啡。
下岩贝村、蓝莲花开·咖啡馆博物馆民宿
日本不产咖啡,「前几年最好的豆子都在日本」;浙江虽然不产生咖啡,却拥有许多咖啡烘焙工厂。
在一个人流量如此之大的乡村,围绕咖啡,是不是能做点什么?
深蓝、瀑布不是谁都能复制,咖啡博物馆行不行?
「做点有意思的内容,让村咖自己运转起来,而不是靠补贴。」
段王爷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之后,就有了如今的参差咖啡馆博物馆:楼下咖啡馆,楼上陈列着欧美多国的咖啡馆器皿,去年年底被官方认定为乡村咖啡博物馆。
博物馆和咖啡馆的联手引流,段王爷视作是在乡村做的一次实验,他对实验结果很满意,「不仅收支平衡,还能产生利润。」
从下岩贝村,可步行抵达新昌安岚酒店山顶,那里有教堂、餐厅、心形草坪,再坐「青云梯」来到酒店主体区域。
「青云梯」则取自《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长206米、垂直高度139米,说是登云梯毫不夸张,从山谷直通山顶,全程2分钟。
有着山水资源和人文背书的新昌还布局了另一家高端酒店「方外」。
富春方外打样在前,新昌的方外格外谨慎,原定2025年中旬开业,据内部消息透露可能会延迟到10月后。
「提起民宿,大家未必第一时间想到新昌」,马放澜山女主人飞飞说,但不代表新昌没有好内容。
「新昌就像它特有的喀斯特地貌一样,不出挑,但与众不同,不要怀疑魏晋遗风的品味和唐宋名士的眼光。」飞飞说的,也是大多数选择新昌的人的「私心」。
我们常会怀念民宿喷薄前的美好,人和人之间的情谊,生活本来的样子,如今的新昌就很接近。
山中有信落日美景
「不卷,真的不卷。」
「不打价格战。」
采访中,民宿主们的表态让人眼前一亮,倍感清澈。
主动对那些还想再住一晚的客人推荐其他类型的民宿,在新昌民宿间时有发生。
山及云云海美景
张展认为,不光是新昌,放眼整个浙江整个行业,靠景区或政府引流,其实是不长久的。「必须有自己的三板斧,成为目标客群的目的地。」
生田社的肖磊和曹东川觉得,和新昌最匹配的是徒步,「做好基础设施,开发徒步线路,客源之外,新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等都会更垂直和打开。」
生田社
采访中,大家都提到新昌的营商环境——底子好,加上政府支持,「这样的流量是良性的」,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如此,在新昌身上得到了印证。
这两年,新昌文旅也开始发力了,「上海地铁上也能见到新昌文旅的广告」。
希望人来,又怕人乱来,是新昌民宿们的矛盾心理,「希望更多真心热爱山野、喜欢乡村的人,看到新昌的美」。
窗外群山静默,不喧哗,自有声。
山及云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