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412年的今天,徐霞客从浙江宁海西门出发,写下游记开篇。2011年,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恰是对徐霞客“壮游”精神之纪念,也是值全国各地气候普遍适宜出游之际,倡导大众出游、文明旅游。
时至今日,人们对旅游的认知,早已不再停留于玩乐与休闲。于个体而言,“诗和远方”是美好生活的主要内容,于区域而言,“诗和远方”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于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而言,旅游的经济意义更为凸显。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8.7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4%、15.8%,分别占全国比重约为1/7和1/6。
从5A级景区数量而言,广东(16家)仅占全国(358家)的1/25,但全省旅游收入却占全国比重的1/6,究竟凭什么?
消费驱动是广东旅游经济最大特点
与资源驱动型的旅游目的地有着显著区别,广东旅游的驱动力更多来自于消费。这一特点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尤为凸显。每年广交会举办期间,大量的省外、境外商务客,作为入粤消费的流动客群,为酒店、餐饮、交通等带来了新增量。从人口数据来看,去年广东外省流入人口约2962万人,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近1/4,流动人口所带来的流动消费,其中很大一部分,比如吃、住、行、游、购、娱、学等,关联旅游消费,亦是产生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数据显著增长,旅游收入超两成增长,人均花费略增,一方面反映了小长假出游模式下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文旅供给不断优化下的消费市场的活力及产业潜力。其中“演唱会经济”表现亮眼,佛山因华晨宇火星演唱会而集聚数万名乐迷,演唱会三天门票销售近12万张,其中本省跨城群体占38.5%,意味着假期三日内将近4.6万人产生过夜消费,“一张门票联动周边消费”的效应正在显现。
今年广东“五一”假期过夜游客占29.1%,人均花费1243.8元;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87%。5天内接近半亿的游客接待量,超出全国水平的人均花费,不仅仅是广东人游广东的存量消费,还有入境游、跨境游、跨省游的增量消费,此可见广东旅游消费的成色。
广东拥有完善的旅游接待配套,住宿、餐饮、交通、商场等提供的优质服务,构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诗和远方”的重要支撑。
“文旅+”业态是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广东文旅供给的提质与丰富,体现出市场的新风向、新趋势。在旅游需求多元化、升级化的今天,赴粤游客开始偏好兼具传统色彩与创新活力的文旅新场景。这些新场景通过文旅+农业、文旅+科技等等,成为广东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乡村,许多游客不只满足于“乡野拾趣”,而希望同时拥有品质的餐饮、住宿,以及多元化的娱乐体验。媲美星级水准的爱树·蝶的森林、港头亦庐博文民宿等一批乡村民宿在节假日尤受欢迎。
为推动乡村游向品质化升级,近年来,广东持续开展乡村酒店(民宿)等级评定工作,2024年度共评定金品级乡村酒店20家、银品级乡村酒店52家、金宿级乡村民宿40家、银宿级乡村民宿70家,为乡村住宿高质量发展提供标杆。
另一边,诸多依托乡村底色的农文旅新业态也应运而生。在江门开平,一批乡村民宿、乡村文创、乡村书店、乡村剧场、田园咖啡、休闲农场等纷纷涌现,带动全市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其内4个镇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25.22%。
跟着影视、演艺去旅游,也成为近年文旅市场新亮点。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广东东莞、中山等多地举办音乐节、演唱会,成为粉丝赴粤的重要理由。佛山举办的银河左岸音乐节、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一天就吸引近4万乐迷齐聚千灯湖。
《让子弹飞》《狂飙》等影视热度,则带动侨乡开平旅游风潮。在开平碉楼与村落和赤坎华侨古镇“双引擎”下,当地还引入“梦回开平·侨海华韵”夜经济项目、粮语·艺术公社、里苑·稻香碉楼民宿、鹰村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业态,开发塘口镇文旅线路,化“流量”为“留量”。
从“景点打卡”到“文化共情”,一部戏带火一座城的情景已然出现。在佛山,广东千古情以岭南文化为脉络,打造出集历史、文化、科技创意等为一体的原创演艺,开业后热度及客流量居高不下;在深圳,结合了沉浸演艺与互动的文旅“微演艺”《潜伏·古墟1938》在观澜古墟景区拉开帷幕,吸引诸多游客参与体验。
与此同时,科技与文旅的结合,也让目的地体验突破边界,成为不少游客的心头好。从景区中的“共享无人机”到博物馆内的虚拟讲解员、VR体验,智慧元素正令广东文旅焕发新风采。
基于低空经济的发展优势,低空飞行也成为广东文旅的新热点。从清远、广州增城的热气球,到深圳、肇庆的直升机观光,低空飞行项目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体验,更为目的地带来了流量增长。
山海资源是潜力无限的“绿色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背靠南岭,面朝南海,水网密布,广东拥有独特的山海资源。近年来,广东通过生态修复、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业态持续创新发展。
放眼全国,广东山海资源与众不同在哪里?在广东,生态修复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广州增城区派潭镇上九陂村全面关停采石场和水泥厂,昔日滩涂裸露的“废弃矿坑”,现今已变为国内“网红”的森林海度假区;通过生态修复,湛江红树林面积逆势增长,开发出了科普栈道、观鸟基地等新场景。在广东,山海景观与人文深度融合,位于清远的千年瑶寨,通过“文化活化+生态经济”双轮驱动,独特的民族文化、建筑风貌与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在广东,科技赋能山海产业链不断延伸,珠海万山群岛引入电动水翼艇、无人驾驶载具提升海岛旅游体验;科技赋能下,阳江程村镇生蚝养殖从“靠天吃饭”到“数据驱动”,高品质生蚝吸引游客“尝鲜游”。
以粤西为代表的海洋旅游新供给,实现了从“耕海牧渔”到“立体体验”的转变。位于湛江吴川的鼎龙湾,是集海洋旅游、主题乐园、非遗文化、星级酒店群等多业态于一体海洋特色度假区,是近年来湛江乃至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滨海文旅项目之一。
坐落于珠海东澳岛南端悬崖之巅的阿丽拉酒店,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地势特征,打造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景观。
以粤北为代表的山地文旅新供给,以“两山”引领区为首的生态康养正在崛起。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机遇下,文旅新供给不断出现。而临近“引领区”的全省文旅重点项目之一——清远长隆度假区于2025年春节前夕开门迎客,首月接待游客量已超过10万人次。作为长隆集团第三座主题乐园,清远长隆按下“启动键”搅动要素流动“一池春水”,成为粤北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以粤西为代表的沿海地区,海洋牧场、滨海综合体与科技场景,塑造出“蓝色经济”,以粤北为代表的北部山地,依托森林康养、民族文化与超级项目,激活“绿色动能”。
安全有序是旅游市场的不变底色
在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这些看得见的成绩背后,让游客安心舒心放心的市场环境,是广东旅游的不变底色。广东文旅系统通过数据赋能执法、多元化解纠纷等方面,探索出一条依法护旅的可行路径。当前,广东各级文旅主管部门与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部门形成有效对接,更好地采集和分析针对性数据,实现热点焦点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由行业协会、律师、保险、运营公司等多方联动搭建起的“先行赔付”机制,有效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解决旅游中投诉无果、异地维权难的痛点,体现了地方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旅游市场治理的决心,彰显了地方政府维护广大旅游消费者权益,让游客安心放心旅游的诚意;广州、深圳、清远等地方政府调集行政、司法等各方力量,形成行业自律、部门联动、司法衔接的旅游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每年创造占全国1/6旅游收入的广东,已然不仅仅是全国最大客源地,更是重要旅游目的地,其正朝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方向迈进,让“诗和远方”发挥更巨大的潜能。
中国旅游日广东文旅推出哪些大礼包?看这里↓↓↓
南方+记者 周人果 叶绮涵 蔡华锋
编辑:束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