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20日长沙讯 5月20日,谐音,我爱你。在这一天,世界各地游客向湖南文旅深情告白:“我爱张家界 、我爱湖南”。当天,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携手张家界市委宣传部、桑植县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中心、香港电台、澳门电台以及覆盖东盟十国的北部湾之声等海内外媒体推出的融媒直播——《直播湖南——不一young的入境游》见证了这一时刻。直播节目通过多路记者连线、专家访谈与实地探访,全景式展现了湖南入境游的蓬勃发展与独特魅力,向世界发出“来湖南,遇见世界的精彩”的诚挚邀约。
湖南虽不沿边不靠海,却以“三千奇峰秀水”和多元文化底蕴,成为全球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2024年,湖南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入境游客达3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87.7%。作为入境游“双核”,长沙与张家界表现尤为亮眼:长沙机场出入境旅客突破百万,跻身“全球100目的地”;张家界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183万人次,韩国游客占比超40%,张家界山上“长满外国人”的趣谈成为国际口碑的生动注脚。
直播中,镜头带领观众网友穿梭于张家界天门山的云海奇观、桑植县阿巴砦的少数民族风情,南滩草原的“百里画廊”,以及长沙天心阁的古城烟火。作为“半部长沙史”的文化地标,天心阁通过“文化+科技”升级,将古建筑与声光电技术融合,让游客在登高远眺中感受“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的诗意。而在桑植县,当地依托于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自然资源,打造集观光、民俗体验、高端民宿、露营研学为一体的“来张家界,唱游桑植”的特色文旅品牌。面对湖南的奇山秀水,不少国外青年游客在直播中深情告白,“我爱张家界、我爱湖南”。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湖南接待入境游客573627人次,同比增长41.24%,入境游客总花费超2.67亿美元,同比增长29.29%。作为毗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的桑植县,虽然入境游方面起步稍晚,但借着张家界这块“金字招牌”,去年入境游也达到了近9000人次。
涨幅同比超过40%,湖南的流量密码究竟是什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郑群明指出:关键在于自然奇观、历史底蕴与国际化服务的三重叠加。
以国际化服务为例,今年年初,湖南18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促进湖南入境旅游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系统提升境外游客在湖南出行、住宿、通信、支付、退税等各方面的便利化程度。这其中,张家界、长沙的备案旅行社实行两地互通互认,湖南省长沙口岸和张家界口岸正式实施240小时(10天)过境免签政策,更是构建了长沙、张家界之间的一个无缝的国际旅游廊道。
长沙与张家界,一城一山,一古一新,正诠释着湖南入境游的多元魅力。如何接住流量,让更多的国外游客来到湖南、来到张家界,来一次“China Travel”?
湖南中铁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陈慧玲表示,现在外国游客来中国,早就不满足于“景点拍照+美食九宫格”了,他们更看重的是深度的体验,比如感受当地原生态的文化,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张家界观测点负责人、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朝枝认为,做大做强湖南入境旅游,要深挖文化IP,打造差异化体验,完善入境服务生态,重点做好通关便利化,推出长沙黄花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联合省内高铁网络设计“免签游湖南”的高铁动线,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与安全防范机制。
“到张家界看奇秀山水、到长沙品都市休闲文化”,从让世界惊艳的张家界,到凌晨不打烊的长沙街头,湖南入境游“破圈”故事的背后是硬核实力与软环境相辅相成。而桑植县正以“张家界第三极”为目标,并依托93%的少数民族人口优势,将桑植民歌等国家级非遗融入旅游体验,推出学唱民歌赢门票等特色活动,打造中国知名音乐旅游目的地、中国民歌旅游第一县、全国文旅融合高质量示范县,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
“天下唯器而已矣!”正如湖湘先贤王船山所言,湖南正以山水为器、文化为器、创新为器,向全球游客递出一张“中国必选项”的邀请函。未来,湖南将继续以开放之姿、文化之韵、服务之优,迎接四海宾朋,共写属于每个人的“潇湘诗篇”。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邹硕|童辉 杨晨)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