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大山大河,除了地理意义上的纵横耸峙,它们还流传于人们口耳相传或文字记录的日常中。它们切割着高原,接通了外界,浸入生息于高原的云南人的血脉。哀牢山,便是我无数次沿着诗意的描绘和渲染去过的地方。
如果不打开词条,我们可以对“哀牢”做无数种内涵丰富的附会,无论是拆开或组合,它都饱含神秘和未知。一座长约450千米的大山,山体陡峻,高大磅礴。令其闻名遐迩的,不仅是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文明,广博的常绿阔叶林区和物类颇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样吸引着游客和专家学者的目光。
被大山阻隔或断开的地理区域,各自持守着不同的风物与面貌,它们在大山的怀抱中,扎根、生息、劳作、歌舞,世代不息。其中,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是哀牢山腹地的一颗璀璨明珠,戛洒镇则是“明珠之眼”。
10多年前,因为考驾照跑长途的缘故到过戛洒。那时尚未通高速,我们4名学员开着老款捷达车,行驶在山间公路上,公路两旁绿树成荫,花木蓊郁,大家战战兢兢,既激动又不安地开启考驾照之旅。教练的老家是戛洒的,一路向我们介绍戛洒的物产民俗,我们品尝了酸腌菜、牛汤锅等美食,这里浓郁的傣族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时隔多年后,在戛洒镇曼哈社区驻村的朋友多次向我发来邀请,让我一定抽空到曼哈社区体验生活、采风创作。朋友一心投入当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事业中,孜孜不倦地走村入户,帮助滞销果农销售原生态甜橙……他不时向我讲述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规划,陈述自己的感动和收获,却只字不提驻村工作中的困难和不易。
作为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曼哈社区由汉族、哈尼族、傣族等11个民族组成,民居、绿植、广场等既富民族风情,又有现代气息。如今,曼哈社区的居民都住上了令人羡慕的“小别墅”,民族团结、美丽秀雅、和谐幸福的愿景正在这里逐渐变为现实。
搬到曼哈社区的百姓,过去居住在哀牢山极为不稳定的断裂带上,山高箐深,交通不便,出行困难。绝大部分百姓居住的是年久失修的危房,信息闭塞,发展无望。搬迁到曼哈社区后,他们不但改善了人居环境,精神面貌也跟着改变了。而今,曼哈社区的居民搭上了“产业+就业”的快车,社区为他们免费组织技术培训,还引导他们依托旅游资源开起农家乐,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吃上了旅游饭。如今,百姓们在哀牢山的秀美山水间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