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里街巷人潮如织,笑语盈盈,从晨光初绽到华灯璀璨,游客们或驻足拍照,或沉浸体验。南岳里以“烟火气”与“古风庙会”双重魅力,成为全国游客的“打卡地”。
衡阳市南岳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三会三文”精神以持续开展“三员三表率”主题活动为引领,立足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人大代表履职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延,丰富履职内容,打造特色品牌,探索推行人大代表联络站进景区景点,确保“站门常开、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及时为游客、群众和文旅企业协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助力打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机制创新:打造“代表融入文旅”服务新平台
南岳里人大代表联络站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要求,积极探索“代表、网格、文旅”工作机制,将四级人大代表嵌入全域旅游网格化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码上找代表、线下网格化走访”双线联动,收集游客及群众意见建议,推动解决景区交通优化、旅游设施安全、特色文化挖掘等问题,有效提升游客体验与满意度。
依托南岳里文旅综合体的区位优势,推动联络站功能与文旅业态创新结合,通过“沉浸式履职”模式,让代表在服务游客、监督项目、宣传文化中发挥“宣传员、监督员、战斗员”作用,让人大代表联系服务游客和群众更有温度、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更有力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有辨识度,实现了人大工作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双促进、双提升。
数智赋能: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南岳里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运用“数智人大”平台,创新推出“代表码”“联络站码”等线上工具,实现民意“指尖传递”、问题“实时响应”。今年以来,通过扫码提交的“城区交通营运格局优化”“景区违停整治”等建议均得到高效办理,平均办结周期缩短至1个月以内,彰显基层治理的“南岳速度”。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推动代表履职从“被动接单”向“主动服务”转型,为文旅产业智慧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南岳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履职嵌入基层网格,通过整合交通、气象、游客画像等80余项数据指标,为南岳里文旅综合体、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等新业态提供科学决策支撑。组织代表参与智慧停车、景区服务等监督调研,推动“AI游衡阳”小程序迭代升级,以数字赋能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实现民意直通、服务直达、治理提效。
5月,南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专题调研南岳里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情况。
深耕厚植:匠心打造品质提升工程
南岳里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入全区文旅发展大局,围绕“文化融入旅游”主线,联动“时光之城·1944”等重点项目,组织代表参与非遗传承保护、文旅产品开发等专题调研,推动关于整治南岳里周边环境,提升旅游品质、关于“中医药融入文旅”打造康养融合新胜地等10项建议落地见效,助力“心愿之旅”“大庙文创”等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代表联络站持续发挥桥梁作用,聚焦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需求,推动南岳里项目打造“天天庙会、季季有节”的文旅IP,为南岳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服务。
南岳里庙会文化美食街区随处可见的游客。
今年“五一”期间,南岳里接待游客24.1万人次,日均客流超5万人次。在游客接待量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南岳区人大常委会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文旅服务前哨”,组织驻站代表通过驻点接待、动态巡查等方式,现场协调解决停车场调度、旅游专线接驳等实际问题数十件,推动旅游投诉响应时效提升60%。特色庙会、非遗展演等文旅融合项目获游客广泛好评。
南岳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代表联络站“三个平台”建设:一是打造民意直通平台,建立游客意见“即收即办”机制;二是构建监督问效平台,聚焦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文化IP打造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三是搭建产业赋能平台,组织文旅行业代表与经营主体结对,推进“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通过构建“站点全域覆盖、服务全程在线、代表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着力绘就人民民主与文旅兴城共生画卷,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助推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治理效能,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系衡阳市南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