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川藏线又称“龙脊天路”,南从马桥回龙寺出发,进入宋疃镇黄营村,再翻过龙脊山到达明清石榴园,往北进入南山风景风景区。终点延伸至杜集区梧桐村。从南到北89公里,把沿途20个山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蜿蜒盘旋的最美风景线。
1、回龙寺里
回龙寺内禅风劲,梵阁山崖最峻峨。
唐末庙廊随日远,明清施主逐年多。
毛公荐本埋奇洞,学士痴书隐旧歌。
此处云峰能悟道,一声木磬静心魔。
回龙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的回龙山上,寺旁有天然石洞“老毛洞”。唐末建寺时仅3间房子,明初扩建至36间。相传战国毛遂曾隐居于此,唐代大诗人王绩曾在此居住,常常一喝就是数斗美酒,曾自号 “五斗先生和斗酒学士”。
2、黄营灵枣
黄营枣树沐熹微,醉看桃山果正肥。
灵种十年承雨露,仙根九野焕春晖。
碧枝青鸟依晨至,白发红裳踏月归。
自古桑村人倍苦,尤珍地标入京闱。
黄营灵枣产于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该村位于大桃山下。灵枣,也叫仙枣,果形大。黄营村还山上修建30座水窖。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2018年2月,黄营灵枣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凭许由墓
龙山许墓史书昭,隐士高风喜挂瓢。
日月交兮人未息,天威治矣道方骄。
都言睢浍恋尧壤,莫学巢由弃庙朝。
青谷村烟添绿影,牵牛饮水觅清潮。
青谷村:在烈山的龙脊山下有许由墓,现位于青谷村委会西20米远。据(《宿州志》卷四·舆地志三)云:许由冢,在州西北五十里青谷村。冢旁有庵,全圮。有明弘治年重修碑。
4、磨旗山怀古
当年汉将挥旗处,捻子盘营练武忙。
射日摐金屠国恶,飞兵伐鼓斩僧狂。
千村血溢淮河水,万骑风驰皖北乡。
管甚南京城下约,惭颜九域众儿郎。
磨旗山捻寨遗址:宋疃镇后周圩村东的奶奶山出产磨石,传说樊哙曾在此竖旗招兵,至今仍有旗杆石眼,故名“磨旗山”。公元1856年捻军大战符离集,收磨旗山。公元1862年,知州英翰命奸细赵克常打入磨旗山,里应外合,迫使捻军焚寨败走。
5、蔡顺故里
祸事飞来悲失父,桑装异钵赡慈姑。
闻雷绕墓刘侯敬,抱柩灵堂火帝徒。
德顺天光惭绿贼,诚恭地胜噬平肤。
吾书上国仁贤者,百万儿郎不足图。
蔡里村,因汉朝时的孝子蔡顺而得名。《龙文鞭影》记载蔡顺采拾桑葚,“黑者奉母,赤者自食”。此事即为“二十四孝”之一“拾葚异器”。此村因是蔡顺的故里而得名“蔡里”。
6、炎帝故里
烈泽焚山何渺渺,女娃衔木有天章。
平芜东海存文迹,乱象西岩刻画岗。
饮水前溪巢父犊,悬瓢洗耳洁由郎。
八千苦雨梳淮甸,一片芙蓉帝子乡。
烈山有裂隙,所以古人叫它“裂山”,居住此地的部族首领很可能以该山之名而名,称烈山氏、列山氏、历山氏、连山氏,便有炎帝、赤帝之号。烈山曾有“烈女庙”,传说是雨神赤松子在烈山求雨,不小心踏空,炎帝的女儿冲上去救人,跌落悬崖。为了纪念她,便在烈山造庙,因为她是炎帝的女儿,所以庙就叫“烈女庙”。
7、游大方寺
紫阳一道映龙脊,终日乾乾人悟禅。
失宝东湖呈醉石,骑驴北峭作神仙。
青檀万载寒山雪,抱朴千修玉洞烟。
浴德天风心自逸,吾书佛典拜年年。
大方寺:位于龙脊山南山谷中。据《濉溪县志》载:大方寺始建于东汉。民间传说该寺曾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少年出家修行处。寺北门外有一棵千余年青檀古树。清末民初,寺院尚占地50多亩。
8、龙脊山色
龙脊山中龙脊墙,东南一派好风光。
张郎偷参欲飞翥,许士飘琴正送香。
古寺门前埋古井,仙人洞里卧仙床。
此间自是帝王宅,紫气含章五福乡。
龙脊山自然风景区: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363米,为淮北市海拔之最。有千年古檀隐掩下的大方寺、龙吟湖、扁泉、观日台、仙人洞、张果老升仙处等景点。
9、咏塔山榴园
榴花似火霞成海,树树诗囊挂满川。
瞩目石登飞月日,惊魂仙井吐珠天。
周图汉画迷金贝,水韵山风种玉田。
自古此间皇帝宅,千家依旧起炊烟。
塔山石榴和明清石榴园位榴园村,榴园内赵庄古井、参井、塔山寺遗址、张果老登仙石、宋庄四眼井等代表性建筑组成。是一处集优美自然生态和厚重人文气息为一体的文化景观村落,在淮北市极具代表性。
10、淮北石榴博物馆
三山带襭抱琼楼,玉瓦金檐仿古修。
万颗晶房含月魄,千林萼火映兰畴。
琴鸣石国嵇弦傲,谱记榴乡桓笛羞。
莫道朱颜辞树老,一朝入馆自风流。
石榴博物馆:地址在烈山以东,睢水之畔,处三山之间。中国石榴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石榴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大的石榴博物馆。里面存各类石榴标本,尤其本地的塔山石榴资料祥焉。全国各地花果专家在此学习交流。
11、南山风光、
东南紫气九天浮,鹤影松声惠草柔。
抱朴烟生三座佛,耆颐寿老八千秋
梅园雪霁香红萼,汉苑风清醉绿畴。
若得唐槐闲下坐,山中宰相最消愁。
南山风景区位于淮北东部山区的南山村,南山村面积2420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古“唐槐”、抱元洞、迎水寺、清代郑氏古民居、汉画像石等文化资源。这里环境优美,四季景色宜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南山也。是“皖北川藏线”北端第一景。
12、南山汉文化馆
南山脚下筑华堂,画壁飞檐溢史香。
铁石无言铭楚汉,陶纹有意溯隋唐。
淮乡大地风云录,睢泗长河功罪墙。
方寸依然容万古,一砖一瓦尽文章。
南山汉文化博物馆建于2013年,位于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南山3A景区内,坐北朝南,占地20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布展面积3500平方米。目前,是全省最大的县区级博物馆。基于杜集地区丰厚的汉文化遗存,以“东南西北”为布展线索,南山汉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以汉文化为主,集中反映杜集区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的综合性博物馆。
13、楼顶山岩画
石顶山崖状住房,岩墙一画好轩廊。
龙形路蚓峦岚美,鸟影虫灵字迹香。
壁记神州游牧地,星符远古历书堂。
春秋鼎篆无文印,两汉良工缺典章。
楼顶山岩画位于台镇程村东的楼顶山上,从梧桐小学向东南看约八里山路。山顶向下有屋檐式矮悬崖,外伸出檐约3米,檐下可容纳数十人避风雨。岩画刻于悬崖石板上,岩画皆为阴线刻,构图简单而奇特,为抽象性符号,皆为沟状线条,分别为大鸟状、结绳状、恐龙状。线条清晰,粗犷有力。
14、梧国怀古
琴台急瀑松间雨,流水高山天籁情。
石画谁家迷古寨,灵河怎忍溺刘兵。
阳侯巧筑千城美,郑守渔耕百世名。
木秀风香吾醉矣,兴亡一梦赋秋声。
阳城延在刘邦平定天下后官至少府,负责长乐宫、未央宫的修建。为嘉奖阳城延建新都的功劳,公元前187年封阳城延为梧侯,封地梧。前132年,四世孙戎奴继位梧侯。因坐杀季父,处死刑,后梧侯国除为梧县。东汉后废县为村镇。
15、龙泉琴址
龙泉瀑谊泻飞淙,万古清音在此邦。
树下琴仙惊赤羽,岩间野老识银駹。
高山月动千寻韵,大海波生百鸟腔。
一自钟期归去后,空余流水绕寒江。
龙泉琴址,在梧桐村的山间中,现沿梧桐村小学上山后,往南走三里许,有古龙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传说就演生此处。龙泉在夏秋之时飞迸如瀑。旁侧有一巨大的天然石板,传说伯牙于上鼓琴,而子期则于泉边听琴,现仍石板依然,夏秋有泉流。
16、高山流水
万古梧桐生异烟,琴倾楚鲁醉当年。
三冬海上常惊月,两友山中频解弦。
最喜龙泉怜旧侣,惟悲焦尾怯新贤。
光风霁雪能依我,舍却营营即是仙。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亦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相传俞伯牙在梧桐村所作,现存的聚贤村遗址,古时分为上聚贤村为伯牙所住,下聚贤村为子期所住。《高山流水》原为一曲,唐代把它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
17、遊梧桐村
梧桐万丈鸾凰老,伏宓鸣琴第一高。
玉璧岩廊存古韵,龙泉水画显烟涛。
曾前两汉归彭郡,此后经年属魏曹。
往事悠悠嗟远矣,东风送我续风骚。
春秋时期属楚国,村曰梧桐林,正是当年俞伯牙的隐居地。西汉时梧侯阳城延的封国所在地。梧桐村即为梧国治所。至三国时期隶属于沛郡,名曰梧桐村。沛郡太守郑浑提出兴修水利,也因此被称为“郑陂”之誉。传说民国初年,白顶山上曾发现郑浑种稻的政绩石碑。
18、郑陂怀古
文公厚德在东山,沼泽三年变稻田。
沛守怜民甘自苦,官奴掘土动仁天。
翻流万顷开青野,植树千行换锦川。
五月淮乡桑麦月,梧人勒石颂先贤。
魏文帝时,郑浑作沛郡太守,提出在梧桐至时村兴修水利。他带领吏民,开挖白渎水,河渠开挖成功,种植水稻成功。民收入增加,老百姓非常高兴。就刻碑纪念他,并把桐陂称为郑陂。据传,民国初年白顶山曾发现郑浑种稻的政绩碑。
19、游观景台
悬阁依山览四维,汉街唐槐望中奇。
云封丹洞仙踪渺,雾隐川藏蜃影迟。
千载遗风传世远,一亭胜迹引人痴。
休言野径无清赏,翠袖蛾眉笑满枝。
在皖北川藏线中段,南山之山路西,长约30米,阁亭依山悬空而建,俯瞰南山村之汉街与唐槐。与汉文化馆遥望相对,西南云雾弥漫处是王子丹在此修练抱元洞。每逢假日,游人如织。笑动山村。
20、南山寿星
南山叠翠接苍穹,古木森森气自雄。
迎水寺鸣烟雨里,抱元洞隐霭云中。
仙翁杖触摩天碧,汉画苔侵映日红。
阅尽春华人未老,濉淮岁岁笑声隆。
杜集南山寿星塑像的高度为12.99米。这座寿星塑像位于南山村的长寿文化广场上,是南山村的长寿地标,塑像由大理制作而成。南极仙翁被称为中国第一寿星。
耿汉东,安徽省濉溪人,先后供职中共淮北市委宣传部和淮北日报社。1993年开始创作并在发表作品,先后出版20部作品。其中4部作品被评为全省优秀读物。原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现为安诗协毛泽东诗词研究工委主任。
责任编辑: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