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贡水旅游区(宣恩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座山区小县城成为文旅顶流,得益于多届县委、县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也得益于全城有获得感的市民对这座城市的共同托举。
宣恩,一座地处鄂西南边陲的小城。一条河、两条街,是县城的核心区,也是湖北省首个以县城为核心的开放式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就进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贡水河面光影摇曳,两条“龙船”满载游客,蜿蜒行进;岸边街巷人潮如织,炭烤活鱼香味扑面,烟火升腾,宛如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如今的宣恩,国内游客络绎不绝,国际游客纷至沓来。2024年,宣恩县旅游接待达1100.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37.7%。今年一季度,仙山贡水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58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57%和39.14%。
今年“五一”小长假,“仙山贡水·浪漫宣恩”更是火爆出圈。一座城区人口不到10万的山区县城,单日涌入超20万游客,话题讨论度全国第二。整个县城一房难求,以至于有游客找不到住处,住进了文旅局长家,引发广泛关注。
一座深藏武陵山区的小县城,何以成为文旅顶流?仙山贡水旅游区晋级5A之路还有多远?五一前夕,支点财经记者特赴宣恩专访了县委书记王闯。
宣恩县委书记王闯(支点财经记者 鲁腾 摄)
01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
Q
支点财经:“仙山贡水·浪漫宣恩”入选2024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也是湖北省唯一入选案例,您认为入选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王闯:这份荣誉确实是意外之喜,但绝非偶然。宣恩能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现象级旅游目的地,核心在于“政策延续与创新突破”的双轮驱动。从贡水河治理到兴隆老街改造,近几十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每年“投一点”,为文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富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特色的建筑群纷纷落成,新春灯会、水上女儿会、八宝铜铃、三棒鼓等民族文化符号也镶嵌其中,再依托音乐喷泉、兴隆老街、民族风情街、惹溪街等核心支撑项目,实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景融于城,又化城为景,全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突破千万大关,县城景区旅游接待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0.9%、70.7%。2025年春节,“浪漫宣恩过大年”更加火爆,游客接待量达182.1万人次,同比增长76%。各级主流媒体争相推介宣恩,为宣恩的发展添柴加薪。今年以来,宣恩已获央媒报道37次。
当然,这种持续的关注背后,也是我们在业态创新上的不懈努力。宣恩不仅要“一夜爆红”,更要“一路长虹”。去年以来,宣恩旅游接待人次从假日爆发式增长逐步转为常态化稳健增长。一方面,我们不断丰富产品供给,白天有民俗展演、自然景观游览,夜晚有“龙游贡水”“贡秀”“夜宴”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形成“白加黑”“全天候”的旅游消费场景。
另一方面,我们十分注重细节提升和品质保障。比如在游船运营中,宁可牺牲部分经济效益,也要保证夜间游览品质,避免因过度开发影响游客体验。同时,通过举办水上运动会、中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水上女儿会、水上狂欢等特色活动,持续制造热点,让游客每次来都有新发现、新体验。
02
景城一体
“近悦远来·主客共享”
Q
支点财经:宣恩以“县城即景区”理念实现“景城一体”“主客共享”,成功打破传统景区边界。在这当中,如何平衡居民生活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王闯:作为湖北省首家以县城为核心打造的开放式4A级旅游景区,仙山贡水旅游区不仅要有旅游功能,还要兼具生产、生活功能;旅游区内不仅要迎接四方游客,还要承载着本地居民的日常出行。我们始终坚持“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理念,用游客视角、市民视角开展城市和景区管理,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高品质旅游城市。
我们充分尊重民意、体现民愿,通过座谈会、微信平台、新闻网站等渠道,让市民和游客全程参与规划和方案设计,确保规划合民心、利发展,推动项目能落地、好监督。近年来,我们统筹景区创建和城市品质提升,高标准规划实施住建、交通、水利、文旅等部门项目,打造宜居宜游品质空间。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9个,建成旅游接待中心4个、城区停车位1.6万个、城市公厕55座、口袋公园6处,城区污水处理率达100%,城市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城市环境更宜居、更安全。
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我们致力于让每一处新建筑既能服务百姓又能成为“网红打卡点”。就像“墨龙桥”,它不仅满足了居民和游客的通行需求,还因其独特的设计和周边景观,成为一处热门景点。
随着宣恩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县城房地产市场逆势上扬,地价、房价、门面租金全面上涨,居民通过经营民宿、餐饮等业态实现增收。比如,梦巢小镇的商铺从过去无人问津到现在一铺难求;不少居民将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委托专业公司运营,每年可获五六万元收益。2024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096人,同比增长31.24%;返乡创业537人,同比增长24.59%;美食餐饮门店达到1700余家,同比增加140家。酒店民宿达410家,同比增长近3倍;旅拍商家达130余家,同比增长近21倍。
居民不仅是景区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广大群众始终坚持让路于客、让景于客、让利于客,县城机动车礼让行人率达95%以上,群众始终主动热情服务游客,在2024年各类节庆活动中,本地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近5万人次。
Q
支点财经:旅游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和住宿紧张,是许多旅游城市都会面临的难题,宣恩如何应对?
王闯:这确实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交通方面,我们采取“硬件扩容+柔性管理”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建设中环线、旅游环线等项目,使城内交通更顺畅,增设停车泊位、拆除老旧房屋改建停车场、在非工作时间免费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等措施,去年新增停车位和共享停车位超5000个。另一方面,推行柔性管理模式,在不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允许车辆在道路两旁有序停放,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以劝导教育警告为主,避免“一刀切”式罚款,既方便了游客,又提高了停车的灵活性。
在住宿方面,目前我们酒店加民宿共拥有6000多张床位,但在旅游旺季,每天游客量高达3万甚至更多,床位缺口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今年集中开工建设了6个中高档酒店,预计新增床位1000多张。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居民将民居改造为特色民宿,挖掘更多住宿资源。在节假日住宿极度紧张时,我们还会将学校宿舍改造为临时住宿点,切实解决游客的住宿难题。
03
与其他县市错位互补
共同做大旅游蛋糕
Q
支点财经:恩施州内旅游资源丰富,周边县市也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当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差异化优势?
王闯: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互补,大家错位发展,共同做大恩施旅游市场蛋糕。周边县市如利川主打避暑经济,鹤峰聚焦生态康养,而宣恩则突出“城市夜游”和“景城一体”体验。白天,游客可以去恩施大峡谷、鹤峰屏山等自然景区观光,晚上回到宣恩感受贡水河畔的璀璨夜景,体验民俗表演、特色餐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夜间旅游优势,加快贡水河下游(二桥至三河沟)夜游和贡水画廊项目的开发,拉长旅游线路和停留时间,改善游客体验感。
宣恩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充分展现民族文化内涵与魅力是宣恩发展旅游的核心要义所在。我们通过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打造了如苗族钟楼、土家墨达楼、侗族风雨桥等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景观,并开发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除节庆日组织三棒鼓、薅草锣鼓、滚龙连厢等非遗民俗展演外,当前我们还在筹备演艺秀、剧院等项目,希望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宣恩故事,让游客深入感受宣恩独特的文化魅力。
Q
支点财经: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宣恩有哪些积极的探索和长远的规划呢?
王闯:我们积极顺应潮流,围绕“一城两关”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探索文旅与影视、康养、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
在影视+旅游方面,去年已经有6部微短剧和1部院线电影在宣恩拍摄,同时我们加快影视基地建设,目前已签约和平影视基地建设投资协议,正在有序推进;5月8日—11日,中国电影家协会携众多电影人到宣恩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共同探讨影视助力宣恩发展的路径。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大力引进电影、微短剧等在宣恩取景、拍摄,让宣恩的美景和文化在荧幕上更频繁展现,提升影响力。
在康养+旅游方面,我们依托东门关山地森林、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地热等生态资源,全州首家温泉酒店(酉水夜泊温泉酒店)已经投入运营,正在加快推进东门关康养度假区、浪漫温泉城、贡水画廊旅游景区建设,推出森林疗愈、温泉度假、山地避暑、水域观光等文旅产品,打造宣恩“康养经济”品牌。
在体育+旅游方面,我们正积极引进高规格体育赛事,如山地马拉松、龙舟赛、皮划艇等,赛道串联彭家寨、狮子关、东门关、仙山贡水旅游区等核心景区,吸引参赛者和观赛者转化为游客,形成“跟着赛事游宣恩”的品牌效应。
另外,我们将围绕旅游大力发展“后备箱经济”,加强特色产品的文创研发,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附加值,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能买到具有宣恩特色的纪念品,实现旅游与经济协同发展。
水运会水上拔河
04
锚定5A级
全力补短板
Q
支点财经:宣恩提出启动仙山贡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目前创建工作进展如何?还存在哪些短板有待补齐?
王闯:我们正严格按照5A标准全力推进景区建设,聘请了专业公司进行规划设计,预计今年下半年规划方案将正式出炉。
仙山贡水旅游区在城旅融合或夜经济方面,在全国具备了一定影响力。但与5A级景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短板集中在公共配套服务方面,进一步解决住宿难、停车难等问题。此外,我们还需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更大国家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消费业态来发力,同时,补齐科技、品牌营销、国际化服务等方面的短板。
为解决文旅发展中的问题,我晚饭后经常约县直部门的“一把手”开展县城步巡,参加得最多的是文旅局、住建局、城管局、城发集团等单位,累计有20多个“一把手”参加,很多破解难题的好点子就在边走边聊中冒出来了。
旅游业是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特征鲜明的产业,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十分欢迎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景区建设中来。
以低空经济项目为例,我们成功引进了荆州的公司,与平台公司合作开展直升机观光、热气球体验等项目。目前,相关合作协议已签订,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在无人机扫码跟拍等新兴业态上,我们也引入了专业公司进行运营管理。政府资本和民间资本的紧密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景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宣恩县城5A景区创建目标早日实现。
宣恩县情简介
宣恩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区腹地,北纬30°黄金分割线穿境而过。全县国土面积2737.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7万人,辖5镇4乡,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
生态宣恩,山川竞秀之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地占70%以上,为土家族母亲河酉水河的发源地,森林覆盖率达68.4%。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恩施州唯一一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人文宣恩,物华天宝之地。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县,县名取“宣示浩荡皇恩”之意。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68.8%。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个,中国传统村落16个;宣恩薅草锣鼓、三棒鼓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贺龙元帅带领红二、六军团转战宣恩8年之久,板栗园大捷入载红二方面军战史。
浪漫宣恩,主客共享之地。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仙山贡水旅游区是湖北省首个以县城为支撑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宣恩获评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县、国家卫生城市。狮子关景区“廊桥遗梦”被称为湖北最美水上浮桥;东门关旅游度假区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是避暑康养、山地观光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活力宣恩,动能奔涌之地。是国际魅力茶乡、中国贡品之乡、中国白柚之乡,特色产业面积达86.8万亩,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11块农业国字号招牌,有伍家台贡茶、贡水白柚、宣恩火腿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了硒产品精深加工、服装鞋帽、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集群,是全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硒食品产业转移示范区。
希望宣恩,方兴未艾之地。位于宜昌、张家界黄金旅游带的中间节点,在恩施州城“半小时”生活圈内,县内有4条国道、4条高速公路及4个出入口。沿江高铁恩施南站等快速通道建成后,宣恩到重庆、武汉、上海车程将缩短到约1.5小时、2小时、4小时。立足“全国城旅融合发展示范县”“湖北省硒产品加工强县”“‘强州城’战略重要承载地”功能定位,宣恩正奋力打造湖北山区高质量发展强县。
往期阅读:
1. 恩施州:世界硒都的仰望丨封面策划①
2. “内外兼修”,恩施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丨封面策划②
3. “含绿量”到“含新量”的蝶变——从立讯精密看恩施工业破局之路丨封面策划③
4. 高端访谈丨高端“硒”品拓荒者——专访中硒集团董事长田宗仁
编辑丨胡馨月
编审丨刘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