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显赫、深谙军事韬略、秉持正义、授人兵法、貌美如天仙,这些一直是古代神话中女神的典型形象。
然而,在昆仑山下新藏公路旁,有一位不同寻常的“昆仑女神”。
当路上的新司机首次见到这位女性时,纷纷感到困惑:她的外貌并不出众,甚至不能算得上美丽,为什么老司机们却都称她为“女神”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并非一两句话能够解释清楚。
昆仑山位于高原,海拔在5500-6000米之间,其中最干燥的地区,山麓的年降水量甚至低于50毫米。
到了西藏边界,七月的气温都维持在10℃以下,而冬季时常降至-35℃,有时气温甚至更低。
每年冬季,昆仑山的雪会持续几个月,常常导致路途封闭,和外界失去联系。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很少有人愿意在这里长时间停留。
即使是常年行驶在这条路上的司机,也常常抱怨这里的荒凉,甚至不愿再多待一日。
民间的传说称这片地方仙气飘渺,仙女成群,西王母也栖息其中。
但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去甚远,这里荒无人烟,连人影都难得一见。
然而,在这片孤寂的荒原上,却有一位女子,已经在这片贫瘠之地生活了三十多年,度过了她大部分的光阴。
她的名字叫杨丽,而她至今仍住在昆仑山下的那间小屋里。
最初,她的住所是一间简陋的土房。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她的居所换成了新的砖房,那座房子鲜艳的红色,远远地便能看到。
然而,杨丽的过去却无人知晓。与她交谈过的人会发现,她说话没有太多逻辑,常常前后矛盾,甚至偶尔忘记房子到底是新建的,还是原本就有的。
自新藏公路通车以来,往来于这条路上的车辆与行人越来越多。
老李便是其中一名长期开车的司机,他早已熟知关于杨丽的种种故事。
他将这些故事讲给了许多人,甚至是自己的徒弟和路上的驴友们。
三十多年前,杨丽与她相爱多年的丈夫结婚,成为了人们羡慕的恩爱夫妻。
那时的杨丽风华正茂,落落大方,夫妻二人虽日子艰难,却也过得充实而幸福。
然而,没过多久,杨丽的丈夫便接到了单位的通知,要求前往西藏修建公路。
当时的西藏,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印象。
那里的高山、冰雪与险恶环境让杨丽感到无比不安,她和丈夫都有些惴惴不安。
新婚不久的杨丽舍不得丈夫离开,她紧握丈夫的手,默默坐在一旁,心中满是难舍。
丈夫则轻抚妻子的头发,低声安慰她。他告诉杨丽,虽然任务艰难,但有医生随行,自己健康无恙,不必过于担心。
他还说,藏民们非常和善,他们需要这条路,而他也只不过是执行任务,工作完成后便会回家,和她一起过上平凡的幸福日子。
那夜,两人深情对话,似乎要将所有的温情与承诺都说尽。
第二天,杨丽站在丈夫离去的背影前,心中万般情感交织,泪水不自觉地涌出,她紧紧地呼唤丈夫的名字,挥手告别。
然而,这次的别离,改变了她的一生。
这个故事,是从无数过路的司机和旅人那里拼凑而成的。
有些人只带回了零碎的片段,但大家相互交流,最终组成了完整的故事。
“人啊,就是怕什么来什么。”
老李一边吐着烟灰,一边感慨。
他和徒弟常在车上闲聊,讲述他们路途中的见闻与故事,避免驾驶疲劳。
“那后来呢?她丈夫呢?”
“有传言说丈夫掉进了塌陷的路面,失踪不见了。杨丽自己说得也不太清楚,至今我们司机和驴友们也没有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丈夫失踪后,杨丽彻底崩溃。
她无法接受丈夫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无助。
丈夫是她的依靠,而他的离开,让她的世界彻底崩塌。
于是,她决定踏上寻找丈夫的旅程,尽管这条路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杨丽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离家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附近的镇子。然而,在这个紧急时刻,她毫不犹豫地启程,丈夫的踪迹比一切都更重要。
几天后,她来到了新藏线的工地,来到了丈夫失踪的地方。
她不是首先见到丈夫的工友们,而是强烈的高原反应。
尽管她已经在路上多次呕吐,但一到昆仑山脚下,杨丽仍旧感到极度不适。
几天的剧烈高反让她痛苦不堪,甚至起床都成了大问题,更别提外出寻找丈夫了。
工程队的医生尽力用简单的药物和土方治疗她,但由于条件艰苦,效果有限。
但杨丽从未选择放弃。
在忍受了几天的痛苦之后,她决定继续寻夫,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折磨。
高原环境不仅仅带来剧烈的反应,长期生活在这里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尽管如此,杨丽仍然执着地寻找着丈夫的踪迹。
她翻遍了昆仑山的每一寸土地,沿着荒野、山谷、洞窟,一遍遍地寻找,但丈夫的踪迹依然杳无音信。
偶尔,她会找到一些遗留的衣物或鞋子,然而每次都只是徒劳的希望。
即便如此,杨丽依然不肯放弃,继续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