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洛阳白马寺
张凤林
白马寺位于洛阳老城以东,约十二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佛教术语,意指僧众旳家园和活动场所,后演变为佛教寺院),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方寺院,因此,被称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至今己有1900余年历史。现存的遗迹,为元、明、清时所留。是近几年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3月22日下午,我随颐和国旅高邮自组团一行28人,乘当地旅游大巴,转景交车直达白马寺。寺门朝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只近3米高的巨大石狮。按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左边是一只雄狮,足下踏着一只绣球,象征权力无限;右边是一只雌狮,足下偎依着一只幼狮,象征子孙绵延。弓形门上方有块巨大扁额,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扑初先生墨宝:“白马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十分醒目。
进入正门,往北游览,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五坐寺院建筑,布局规整,坐落在同一中轴线上。天王殿里有四大天王,高大威猛,是整个寺院的保护神。殿中间,有一座弥勒佛,端座佛龛内,他整日没有烦脑,笑口常开,象征天下太平,风调雨顺。
大佛殿为主殿,居中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寺院核心殿堂,是大型法会、早晚课诵、讲经说法的宗教活动场所。
紧接着,我们随导游来到"大雄殿"外。导游要大家仔细看一下,殿上面的扁额。原来,上面少了一个“宝"字。据导游介绍,因为古代有钱人,忌说自已有钱,怕露富,因而,在建造时,有意把“宝"字藏了起来,而我们高邮镇国寺,我老家临泽的安乐寺内,扁额都用十分醒目的“大雄宝殿",这也是白马寺的独特之处!
接引殿是白马寺中“修建最晚,规模最小,香火最旺,求财最灵"之地。在信徒和游客中享有极高的信誉。殿内供奉着阿弥陀佛,左右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据导游讲,一位杭州的生意人,远道而来白马寺接引殿,拜佛求财,回去得到验灵,财运享通,于是带来一公斤黄金,为佛像重塑金身,以示还愿。至今,该弥陀佛仍金光披身,十分耀眼。
清凉台是白马庙最后一个大殿,是一座高台建筑,被称为"空中庭院"。高6米,用青砖垒砌而成。四周有配殿,门楼,放生池和廊坊。清凉台,历史背景丰富。相传,这里是汉明帝刘庄少年读书、避暑之地。后来,印度高僧攝摩腾和竺法兰,在此地禅居、择经传教。两位高僧在清凉台修行,直至去世。
从清凉台左侧,拾级而下,就进入了白马寺的最为出彩之地 一一国际寺院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度政府在2006年捐建的,象一座巨大球形似的建筑,它是按照印度的桑奇大塔1比1的比例而建,主要有大佛殿和回廊牌楼,整个建筑,大气庄重典扑。由此向北,是由泰国瓦塔那信善捐建的,号称“白马寺泰国佛殿苑",占地11664平方米。浓缩了曼谷大皇宫、金山寺等泰式建筑的精华,高度还原了泰式佛殿特色:金色尖顶、多层檐角,装饰豪华,金碧辉煌。佛殿内典藏文物释伽牟尼佛舍利。此舍利是泰国的“镇国之宝",在曼谷金山寺供奉了一百多年,在2014年,泰国佛殿苑在白马寺落成典礼时,赠给了中国。它是中泰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和象征。最后游览的是,缅甸政府按照该国曼德勒大皇宫、阳光大金塔而仿建的佛殿,整个建筑长108米,宽65米,高32.92米。里面供奉四尊释伽牟尼佛。外观看上去金光闪闪,气势恢宏,让人一饱眼福。
白马庙是全球唯一一座具有中、印、泰、缅四国佛殿建筑风格的国际化寺院。它的名声,虽不及少林寺响亮,但论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比白马寺迟建了427年)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贡献,以及其对东南亚佛教的影响,是少林寺所莫及的。白马寺中印缅泰不同佛教建筑风格,暗含着"和而不同"的理念,彰显了中外友好关系的象征,呼应了古代絲绸之路的开放传统,更是以宗教为纽带的全球人文交流的生动实践。
2025.5.21.晚于学士园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