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吴城斑驳的麻石街巷,明清时期“江西四大名镇”的商贸辉煌仍可从残存的会馆建筑中窥见一斑。始建于明代的吉安会馆,其门楣上“理学名臣”石匾与藻井处的二十四孝浮雕,无声诉说着赣商“贾而好儒”的传统;青砖灰瓦的徽派民居群中,突然出现的荷兰式拱券门窗,则是清末开埠通商留下的文化印记。当地非遗传承人仍在老作坊里制作着已有600年历史的吴城排粉,游客不仅能观摩稻米发酵、竹筛晾晒的古法工艺,还可亲手体验将米浆压制成细丝的绝活。
每年农历正月廿八的“龙灯会”上,由108节板凳连接而成的金色巨龙在锣鼓声中穿街走巷,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古镇的民俗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若对军事史感兴趣,二战时期苏联志愿航空队驻地遗址与日军轰炸留下的弹坑遗迹,则让这座水乡小镇平添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深入吴城周边的乡村,会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修河两岸的万亩稻虾共作基地里,农人正用生态循环农业改写传统耕种模式,游客可挽起裤腿下田体验钓小龙虾的野趣。松门山岛的千年古樟树下,采茶女指尖翻飞采摘云雾茶的身影与远处转动的风力发电机组成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画卷。
对于美食爱好者而言,鄱湖三鲜——银鱼、鳜鱼和藜蒿的时令组合不容错过,而用吴城酒糟鱼制作的糟香糍粑更是在别处难寻的独特滋味。当夜幕降临,入住由百年粮仓改造的精品民宿,透过天窗可见星河倒映在湿地水面,偶尔传来几声夜鹭的啼鸣,这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正是当代都市人最珍贵的疗愈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开发的AR实景导航系统让游客扫描古墙上的砖雕就能触发历史场景再现,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注入了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