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鹏扬基金前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加盟汇泉基金。
据市场消息,陈洪斌或将出任汇泉基金总经理。不过,截至券商中国发稿,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在公募基金业,首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时间不长,但目前已出现了杨德龙、魏凤春、姚余栋、李湛、袁宜、韩贤旺等多位风格鲜明、活跃的首席经济学家。和胡祖六、彭文生等早一批卖方首席不同,这些公募首席呈现出两大差异性:一是学术气息淡化,倾向于通过喜闻乐见和鲜活的文风输出策略观点,二是买方特质凸显,个别公募首席亲自下场管理基金组合。
如果陈洪斌接下来出任汇泉基金总经理,他可能会成为首位转任公募总经理的公募首席经济学家,还成为“研优则仕”的生动诠释。
陈洪斌已入职汇泉基金
4月29日,券商中国记者从基金业协会官网信息获悉,陈洪斌的基金从业资格信息已变更为汇泉基金,他此前在鹏扬基金的基金从业资格已注销。截至目前,陈洪斌在汇泉基金的职务角色尚未有官方信息。据市场消息,陈洪斌或将在相关流程后出任汇泉基金总经理。
从公开消息来看,陈洪斌有过丰富的买卖方投研乃至高校学术等经历,但公司管理经历较少。具体来看,陈洪斌是清华大学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拥有多年金融从业经验,曾任国海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更早时候,他还曾有过银行工作经验,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资产管理人论坛理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等职务。另外,他还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校外导师、新华社特约观察员、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陈洪斌履新的汇泉基金,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6月的个人系公募,核心成员大多也是基金业资深人士。持有汇泉基金55.30%股份的杨宇,目前是汇泉基金的董事、基金经理和首席量化投资官。此人是国内最早的指数基金经理之一,曾是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Smart Beta及量化投资首席投资官。
持有汇泉基金30%股份的梁永强,现任汇泉基金总经理,曾任华商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梁永强在华商基金时,曾和孙建波、庄涛两人联手管理过基金。他们三人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2009年年度收益达106.80%,位居同类产品第六;2010年年度收益率为37.77%,超过当时的“公募一哥”王亚伟,获得2010年股票基金冠军。
但从汇泉基金成立近5年来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过于突出的亮点,截至目前管理规模约为24.33亿元,在全市场公募机构中排名165名之外。相比之下,陈洪斌之前所在的鹏扬基金,目前管理规模在千亿元以上,在全市场公募机构中排名53名。
公募首席经济学家集中出现在两个阶段
从整个基金业层面看,陈洪斌本次跳槽还是公募首席经济学家群体最新变化的一个注脚。在公募基金业,首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如果以杨德龙2016年加入前海开源基金并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作为标志性事件,公募首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群体活跃于资本市场,大约只有近10年时间。
从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情况来看,10年时间里公募首席经济学家群体的出现,大约有过两个阶段:
一是2016年至2020年。该期间除了杨德龙出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外,还有姚余栋于2016年9月加入大成基金,任首席经济学家。早于2013年就加入长城基金的向威达,在这期间也出任长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一度活跃于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解读领域,目前已退休。
这些人当中,个别还有着类似于胡祖六等国内最早一批首席经济学家的履历。比如,姚余栋是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既有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等经历,也有世界银行咨询顾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资本市场部和非洲部经济学家等履历,还有美国花旗银行伦敦分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等经历。
二是2020年至今,随着大资管业兴起,以公募基金为主的资管机构开始增设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于2022年加盟鹏扬基金,出任鹏扬基金首席经济学家。2021年下半年,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离职,随后加盟招商基金,担任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2021年底,魏凤春从博时基金跳槽到创金合信基金,出任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设立首席经济学家的基金公司大约已有10家。除上述提及的基金公司外,近些年设立过首席经济学家一职的还有富国基金(袁宜)、天弘基金(熊军)、汇添富基金(韩贤旺)、金鹰基金(杨刚)等公募。2024年底,熊军因到龄退休从天弘基金离职。
首席当总经理需要更高要求
从券商中国记者长期跟踪来看,公募首席经济学家虽不少见,但少有公募首席转为基金公司总经理,个别人的高管头衔也基本是副总经理。比如,姚余栋目前为大成基金副总经理,熊军在退休前也是天弘基金副总经理。
更常见的是,首席经济学家是基金公司的宏观策略带头人。一位有过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经历的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首席经济学家一般是金融机构的策略研究带头人,既负责对内研究支持工作,也会对外提供市场观点。个别首席经济学家同时还是金融机构的发言人,代表公司整体研究实力和影响力。但因个人从业和专业背景不一样,首席经济学家的具体分工也会有所差异,买方机构的个别首席还可能直接管理组合。
该人士说到的管理组合现象,的确是近年来公募首席经济学家更为常见的变化。比如,从2023年3月起,魏凤春开始管理两只养老FOF,成为一位管理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是从2021年开始,以首席经济学家身份管理主动权益基金。目前管理基金产品的首席经济学家,还有富国基金的袁宜、金鹰基金的杨刚等人。
此外,包括公募首席在内的买卖方机构经济学家,还通过多种跨界或投资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增加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比如,杨德龙通过参与巴菲特股东大会、贵州茅台股东大会等方式对外输出价值投资理念,被市场称为“小巴菲特”。魏凤春坚持每周一篇投资策略报告,是公募基金领域较为勤奋且具有一定人文色彩的首席经济学家。
此外,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组负责人郭磊于近日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他表示能够扎实服务于国家战略,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的理念,是他这一代金融从业和研究人员的荣耀。
北京一位公募投研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从宏观策略研究到基金组合管理,是一条较为常见的发展路径,本质上依然是由买方到卖方的转变,具有较为清晰的路径依赖。但由宏观策略转为基金公司总经理,则较为少见。
华南一家公募中高层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首席经济学家和总经理的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前者主要是负责资本市场投研工作,后者则是一位核心管理者,甚至是一名职业经理人。这个角色的转变会对其提出较高要求,这些要求有别于投研经验,更多是集中在公司治理、团队管理、分工协调、内外资源激活等各方面。
责编:战术恒
排版:王璐璐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