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与茅台、五粮液并肩,同列“茅五洋”的洋河股份,已沦为“掉队者”。
在烟酒店里,店铺老板竟主动劝说熟客:“去京东买更划算”;经销商坦言单瓶利润仅剩20元,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存着不卖”,白酒展示柜渐渐落满灰尘,无人问津……洋河的渠道危机,正在全国范围内蔓延。
而与渠道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洋河股份仍以70亿分红维持表面的风光。但市场的残酷现实却难以掩盖——最新财报显示,洋河不仅被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超越,在大本营江苏,更遭遇今世缘的强势挑战,后者营收已超百亿。
当渠道崩盘、本土失守、库存高企,这个曾缔造“蓝色经典”神话的酒业巨头,走到了悬崖边缘。
销量没有,利润也没有
在一家烟酒零售店内,积灰的洋河展示柜旁,店主向记者倒起了苦水:“与前两年相比,购买洋河酒的顾客明显少了,相较于中低端洋河酒销量,高端产品销售下滑更严重。”当被问及原因时,店主表示:“一瓶梦之蓝M6+卖800块钱左右,但一瓶五粮液也才900多块钱,都是近千元价位的酒,很多顾客觉得还不如多花一百多块钱买五粮液,显得更有面子;而送礼的话,大家普遍会考虑茅台和五粮液,洋河酒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货架上摆满各类白酒,洋河酒的陈列寥寥无几
短短几句话,透露出洋河股份在市场上的尴尬,这已不是某家店的个别情况,在记者走访的三家烟酒零售店里,琳琅满目的白酒品牌中难寻洋河酒的身影,有商家反映,前来购买洋河酒的顾客明显减少,整体销量下滑明显;另有商家坦言:“如今白酒品牌繁多,顾客的选择范围大幅拓宽,几乎没有人专门前来购买洋河酒。”还有商家补充道:“北方消费者似乎不太适应洋河酒的口感,同等价位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本地白酒。”
洋河酒专卖店
在一家洋河酒专卖店内,店主王先生对库存积压的现状显得无奈:"现在卖一瓶梦之蓝,利润不过一二十块,根本不赚钱,而且我们的进价甚至比京东上的售价还贵,所以我都劝熟人去上京东买。"王先生表示,许多同行的店铺都出现了价格倒挂的现象,所以"存着不卖"成为很多店主的被动选择。
面对终端销售吸引力不足的局面,经销商的销售动力也受到直接影响。江苏白酒经销商李经理告诉记者,“当前白酒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众多,洋河股份作为曾经的顶尖品牌,市场份额被严重瓜分。目前经销商的库存太多,洋河酒厂方面下放的优惠政策又少,现在经销商既要消化库存,又要完成酒厂压货任务,利润空间被压到临界点。”
从“探花”到“掉队者”
市场的消极反应直观呈现在数据上,2024年,洋河股份出现产销量齐降,销售量13.91万吨,生产量14.54万吨,分别同比下滑16.30%、8.4%。
同样不容乐观的还有洋河股份的经营业绩。这些年,除了贵州茅台、五粮液稳居行业营收冠亚军外,头部白酒其余位次很不稳定。其中,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对于行业老三的争夺,近乎白热化。
2024年财报显示,洋河股份收入288.76亿元,同比下滑12.83%;归母净利润66.73亿元,同比暴跌33.37%,终于丢掉行业第三的宝座。山西汾酒营收突破360亿元,净利润增速达17.3%;泸州老窖以312亿元营收稳居第四;古井贡酒则以235.8亿元营收、20.2%净利润增速紧追不舍。反观洋河,营收规模首次被汾酒、泸州老窖超越,跌至行业第五,与第四名泸州老窖的差距扩大至23.2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洋河股份的业绩下滑仍在继续,2025年一季度,洋河股份营收为110.66亿元,同比下降31.92%;归母净利润为36.37亿元,同比下降39.93%。追溯往期财报可以发现,洋河股份的业绩下滑其实早就有迹可循:截至2025年1季度,洋河股份的营收增速已在7个报告期连续下跌,净利润增速已有10个报告期连续下滑。
在业绩遭遇“双降”冲击的背景下,洋河股份2024年仍以70亿元分红规模创下行业纪录,分红比例高达净利润的105%,似乎是希望通过“三年累计分红不低于210亿元”的承诺稳定市场信心。
然而,市场的嗅觉是敏锐的,洋河股份股价也持续承压。截至记者发稿,洋河股份股价为68.95元/股,总市值1039亿元,较历史高位跌超70%,市值蒸发近2800亿元。
渠道失控,大本营市场龙头地位遇挑战
“洋河股份业绩不佳,经销商不给压库是关键因素之一。”江苏白酒经销商李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洋河旗下的产品吸引力下滑,导致经销商的库存太大,动销不够;同时,现在回款困难,经销商不愿意大资金投入,导致很多经销商都选择收盘,提货意愿持续低迷。
这一现象能从年报中得到印证。白酒企业讲究先款后货,合同负债一项越高,表示酒企尚未交付的货品越多,也意味着经销商的打款积极性更强。洋河合同负债从2022年末的137.42亿元逐步下降至2024年末的103.44亿元,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70.24亿元。
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找不到洋河酒
除了终端销售产品吸引力下滑导致经销商信心缺失的原因外,还有中间环节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相对较小,致使经销商销售动力不足。“为促进销售,洋河往年常常给经销商压库政策,但今年政策力度减弱,酒厂方面下放的优惠力度太小了,终端渠道利润较薄,导致终端店铺对公司产品进货意愿较低,并在推广环节更倾向于推销利润率高的其他产品。”李经理告诉记者。这一点从经销商平均销售额也可以看出。2024年期末洋河股份经销商数量为8866家,平均销售额为326万元,低于2023年的377万元。
更严峻的是,洋河在江苏大本营市场已经面临不小挑战。财报显示,2023年,洋河股份还在江苏省内营收143.93亿元,同比上涨8.05%;2024年公司在江苏省内市场营收只完成了127.48亿元,同比下降11.43%。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20年以来,洋河股份省内市场营收首次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耕江苏的本土酒企今世缘,2024年实现营收106.18亿元,与洋河股份在江苏省内的营收差距进一步缩小。
这一现象在销售端得到了印证。李经理告诉记者,“在江苏省内,洋河的市场被抢占得很厉害,尤其是今世缘旗下的‘国缘四开’,在省内各个地区的多个接待场合及婚宴等消费场景中,接受度明显高于洋河的同级别产品。”在今世缘等本地竞品的步步紧逼下,洋河省内经销商净减17家,而竞品增加超百家,家门失守在即。
省外市场表现更严峻。财报显示,江省外市场收入同比下降14.35%,河南、山东等规模市场收入下滑14.4%。面对“省内失守-省外受阻”的恶性循环,洋河全国化战略陷入僵局。
对此,5月8日,风口财经记者向洋河股份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赵冲)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