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雅文 北京报道
随着最新年度的ESG报告逐一披露,华夏—Wind ESG新引擎50指数(866617.WI,下称“新引擎50指数”)成分股评级更新。Wind ESG评级结果显示,与上一期相比,AA级和A级评级企业增多,有9家企业实现评级提升。同时,86%的企业在A级以上,远远优于A股整体表现。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企业的ESG评级整体呈现向上趋势。“例如Wind数据显示,近三年A股ESG信息披露质量明显上升,发布独立ESG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同时,15%的A股上市公司获得评级提升,仅有13%的公司遭遇评级下调。这表明随着企业对ESG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其ESG评级有望进一步提升。”
简单来讲,ESG评级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职业健康与安全、董事会治理等多种细分指标相关。最近正式实施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对部分沪深上市企业有强制性要求,ESG报告披露要求愈发严格。国务院国资委机研院企业社会责任ESG促进中心欧洲部部长吕彦科表示,“环境、社会和管理等风险事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ESG评级。比如在一些ESG评级体系中,当企业出现环境违规等风险事件后,ESG评级或得分会相应下降。”
18%成分股评级上调
作为覆盖能源全产业的ESG主题指数,新引擎50指数成分股已全部披露2024年ESG报告,Wind ESG评级也悉数更新。整体来看,大多数成分股得分较高。其中新宙邦(300037.SZ)以8.75分位居前列,获得AA评级。中国神华(601088.SH)、宁德时代(300750.SZ)、上海电力(600021.SH)均保持在8.5分以上,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优秀。
新宙邦和中国神华可以说是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高分代表,前者主营电池电解液,后者主营煤炭。Wind数据显示,管理实践得分的提高是它们得到高分的主要原因。从2024年ESG报告来看,它们都制定了低碳发展方案,在环保投入、碳排放量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研发投入和职业健康投入,董事会落实ESG责任等方面有所表现。
不过中国神华在争议事件指标上略有扣分。争议事件包括关联企业问题,如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因为未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被处罚;汇丰下调其A股H股评级;还有商品煤产量同比下降带来的经营风险。吕彦科告诉记者,“环境、内容和管理等风险事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ESG评级。”
从Wind ESG评级结果来看,新引擎指数的表现明显优于市场,大部分企业处于中上水平,86%的企业在A级以上。其中,16家企业为AA评级,27家为A评级,7家为BBB评级。截至5月15日,A股共有5421家上市公司。Wind数据显示,仅有15.01%的A股企业在A级以上,另有56.66%的企业为中等水平的BB和BBB级,剩下28.33%的企业处于相对落后的B级和CCC级。
和上一期评级结果相比,50只成分股的ESG表现也更佳。共有41家评级持平,另有9家企业ESG评级上升,占比达18%。新宙邦、上海电力、中国石化(600028.SH)、中伟股份(300919.SZ)、海油工程(600583.SH)和南网储能(600995.SH)从A级升至AA级,中石油(601857.SH)和中煤能源(601898.SH)从BBB级升至A级。
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在这两年持续提升ESG水平。吕彦科表示,这些年,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ESG的表现,多种直接因素促使企业提高ESG水平,包括各地方政府、交易所关于ESG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加强;资本市场更倾向投资ESG评级高的企业;以及在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时,其他区域对于ESG的强制要求。
ESG成“必答题”
国枫律师事务所文章指出,在ESG信息披露的萌芽期,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仅为涉及环境污染问题的事项,监管要求以环境保护为主。2016年,人民银行等部委发力绿色金融,ESG信息披露的企业融资能力的关联加强,从而促进了ESG信息披露发展。
如今,ESG信息披露合规发展开始进入加速期,通过明确不同类型主体的强制披露要求,结合具有针对性和区分度的披露内容,更进一步加快合规义务的落地。如政策要求上市央企在2023年实现ESG专项报告全覆盖,并在2024年底前把证监会对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2025年5月,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实施,我国ESG信息披露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基本要求,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为必须披露的主体,而北交所上市公司为自愿披露主体,披露时间为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
不过ESG体系仍然十分复杂。吕彦科告诉记者,“ESG评级起源于各区域、各行业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导下的自发行为,且因为各行业的特点各异,所以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ESG体系出现了差别。从全球ESG评价体系的发展来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行业差异大、企业规模和性质不同、各地监管机构不统一、各区域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全球ESG评级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标准的统一。”他认为,随着未来国际合作加强,ESG标准将出现国际“最大公约数”。
泛能源行业的ESG发展走在行业前列。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截至2025年5月12日,2462家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了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包括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外单独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可持续发展报告和ESG报告等文件,发布比例较上年进一步提高。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发布率超70%,仅次于金融业92.68%的发布率。同时,A+H股公司发布率为100%、沪深300指数成分公司发布率为97%。
上一篇:官宣!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