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满怀期待地去应聘“高薪司机”一职,起初觉得机会难得。然而,面试过程看似顺利,对方却突然提及公司有购车优惠政策,鼓励司机买车并承诺高额收入。我起初有些犹豫,可对方不断强调这是提升收入的绝佳机会,还给出各种看似诱人的理由。我鬼使神差地答应了,结果交完钱后才发现,所谓的“高薪”根本难以实现,而车子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完全是一个套路,让我陷入了经济困境,后悔不已,希望其他人能警惕这种虚假招聘和购车陷阱。
近日,台江法院一审审结一起披着招聘外衣、实为诱骗司机购车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2023年10月,货车司机小翁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甲公司正在招聘货车司机。招聘广告中承诺“不用装卸货,配送订单充足,每月收入可达一万元左右”。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心动的小翁第一时间前往应聘,并很快通过了面试。然而,小翁入职后,甲公司以运输车辆不足为由,向他推介购买车辆。在高薪的诱惑下,小翁与甲公司指定的车商乙公司签订了购车合同。上岗后,小翁发现实际情况与招聘承诺大相径庭。他不仅没有接到所谓的稳定配送订单,还要每月偿还高额车贷,实际收入寥寥无几。意识到可能被骗,小翁将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撤销购车合同并赔偿车贷及利息。
近日,台江法院经审理查明,甲公司通过虚假宣传手段,谎称有充足配送订单和高额收入,诱骗小翁等求职者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乙公司签订购车合同。进一步调查发现,甲公司与乙公司在人员、法定代表人及住所地上存在混同情形,两公司实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共同实施了欺诈行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法院认定两公司行为构成欺诈,依法判决撤销小翁与乙公司的购车合同。
法官提醒:广大货运求职者要学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利用信息发布平台、企业官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工具对招聘信息进行多维度验证,对超出合理范围的高薪酬待遇、高回报承诺、购车“零首付”等保持警惕。签订合同后妥善保管协议或付款凭证等证据,一旦发生纠纷,这些证据将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关键。(记者 叶智勤 通讯员 杜舒婷)
上一篇:拒送孩子入学 家长受到处罚
下一篇:从“死结”到“双赢”的司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