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一些经济场景中,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现象。据悉,有人竟退了 5 万多元!这一消息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热议。而福州也有相关人士收到了类似的退款情况。这或许是某些政策调整后的结果,亦或是相关交易或业务流程优化带来的福利。不管其缘由究竟为何,这都彰显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些变化与调整。这些退款的出现,既让相关人员感受到了实惠,也为人们对经济领域的关注增添了新的话题,引发了大家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思考。
退钱了!退钱了!退钱了!
3月的第一天,许多人的朋友圈被同一个消息刷屏,那就是退税。
资料图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于3月1日开始,福州已有人完成申报,可退税近1200元。
1日凌晨,就有网友蹲点退税,结果退到了1万多元到5万多元不等▼
一时间,网友们纷纷晒出退税结果,有网友直呼:“三月第一份开心有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网友表示,卡点退税没想到要补税。有网友晒出截图,自己要补缴九千多元▼
也有网友表示,不退不补,可以安心睡了▼
“每年除了发年终奖的日子,最期待就是这一天了。”3月1日早上9点,市民张先生满心欢喜地打开了手机个税App。“这几年,我每年都提前预约,在3月1日办理退税。2022年我退税2638元;2023年汇算退税3200元,去年退税4400多元。很期待今年的退税金额。”最终,张先生看到了4070元的退税金额。“很满意,我都想好了,马上去换一部新PSP。”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3月1日申请退税,因为3月1日到3月4日的个税汇算名额已经被预约完毕。
“2024年度汇算的时间为2025年3月1日至6月30日,跨度4个月,全天候24小时随时办理,办税时间非常充裕,无需抢在前几天扎堆办理。”市税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纳税人如需在汇算初期,即3月20日之前办理年度汇算,可在每天的6时至22时登录手机个人所得税App进行预约。也可以不预约,于3月21日后直接登录手机个人所得税App或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站办理年度汇算。
值得注意的是,若纳税人确有紧急情况需在3月20日之前办理年度汇算,但又没有预约到合适日期,其间仍可以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直接办理。
办理退税 这些事项要注意
01 准确银行卡号必须有
市民小钱可以申请退税300元,之后因为忙于工作,没及时查看税务机关通过短信和个税手机App站内信发送的“银行卡校验未通过”的提示信息,结果退税没有成功。
税务部门表示,纳税人提交的银行卡账户信息不正确或无效是导致退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办理退税添加的银行卡应当为本人在中国境内开立的银行卡,建议纳税人填报I类账户(Ⅰ类账户指全功能银行结算账户,可办理存取款、转账、消费和缴费支付、支取现金等功能的银行卡;如填报Ⅱ类账户及其他账户可能存在退税金额较大超过账户日交易额度无法完成退税的风险),并保持银行卡状态正常。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税务机关不会在短信或者非官方软件中请纳税人提供银行账号等有关信息。
02 优惠政策看清楚 这些证书可多退一笔钱
如果你在去年取得了相关证书,还能多退一笔钱☟☟☟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共计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3项,凡是目录内的职业资格,均可享受个税扣除。
市民小段在某医院工作,在接受某网站培训后取得培训结业证书,以为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然而,职业资格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填报条件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当年填报,在网站培训取得结业证书不属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不符合个人所得税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填报条件。
纳税人小孔与其爱人以前年度在填报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时,对同一个子女分别按照100%的比例进行扣除。税务机关在抽查时发现了该问题,要求小孔及其爱人及时改正。
税务部门提醒,纳税人享受相关减税或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时,应当在填报前认真了解政策规定,确认符合条件,避免错误或虚假享受补缴滞纳金。
03 免予汇算有条件 依法扣缴是前提
纳税人小彭看到符合条件的可以免予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规定,想到了一个办法。由于他妻子收入11万多元,他先让妻子在平时扣缴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等到汇算开始后,他让妻子作废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后办理汇算享受免予办理汇算的政策,他自己则新填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享受税收优惠,这样他和妻子在平时和汇算时就都“充分”享受了。可汇算开始后,他妻子就接到了税务部门电话告知不符合免予办理汇算的条件,由于其平时扣缴申报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和自身填报不一致,不符合依法预扣预缴的前提条件,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税务部门提醒
相关规定专门明确对部分需补税的中低收入纳税人免除年度汇算义务。但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时存在扣缴义务人未依法预扣预缴税款的,比如通过作废某些扣除项目或调整收入等情况的,则不在免予年度汇算的情形之内。税务部门将定期利用税收大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发现的涉税风险,与纳税人进行沟通,引导纳税人更正错误、提升遵从,对拒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记者 江海 综合钱江晚报、央视新闻等)
上一篇:福州:电力科普进校园
下一篇:“中国车”搭“中国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