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地区积极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实现线上线下同发力,促进家长子女共成长。在线上,各类教育平台为家长和子女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无论是课程直播还是互动答疑,都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线下,各类亲子活动和家庭教育讲座如火如荼,家长们在互动中增进了与子女的感情,也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水平。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家长和子女能够随时随地共同成长,为闽侯地区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本周是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2023年起,闽侯县委宣传部联合县教育局等单位开展闽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两年多以来,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闽侯人热追的“教育指南”品牌。
“爱孩子是本能,懂孩子需要方法。家庭教育是需要学习的,家长是需要成长的,家长的自我学习和成长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我们希望闽侯家庭教育指导主题活动能在线上线下陪伴广大家长一路学习、成长。”闽侯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潘嬿告诉记者,经过前期调研,他们发现家长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困惑。为了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涵养良好的家教家风,闽侯县委宣传部在2023年2月启动了闽侯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设,成立闽侯家庭教育志愿服务站。
闽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充分挖掘当地人才,探索打造“看得见”的新媒体产品。依托“侯爱有家”“遇见闽侯”“家住闽侯”微信公众号、“昙石书院”视频号等宣发平台,不断丰富线上内容供给。其中,2023年开设的家庭教育节目《家有儿女》反响热烈,该节目与FM89.3福州音乐广播电台合作,围绕0~18岁孩子成长的各类话题,邀请家庭教育、心理学领域专家,以访谈形式,开展案例分析、教育心理辅导、矛盾化解等。《家有儿女》累计播出240期,播出时长突破6000分钟,线上收听人数超过10万。
为引导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闽侯县委宣传部推出心理健康微电影《乖,别怕》。该片摒弃传统的说教式宣导,从儿童心理变化出发,以故事方式突出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中家庭教育引导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达到共情的观影效果。宣传片《家,是什么》通过随机采访0~25岁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了解他们眼中的“家”,引导社会关注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解开家庭幸福密码。截至目前,两个短片总播放量突破100万。
为了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2024年,闽侯县委宣传部组织专班人员走访全县14个乡镇(街道),调研社区家庭服务所和“侯爱有家”读书会工作。依托闽侯家庭教育志愿服务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站、图书馆等场地,建设社区家庭教育阵地,在全县各乡镇推广“侯爱有家”读书会,推动家风家教宣传。截至目前,“侯爱有家”读书会暨阅读沙龙举办749场次,切实打通家庭教育指导基层末梢的“最后一公里”,带动更多家长参与其中。
爱的力量,薪火相传,越来越多专业人士也加入家庭教育指导体系队伍。“希望通过座谈交流,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能给家长们一些启发。”闽侯甘蔗第二中心幼儿园园长洪慧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志愿者,她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而现在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为人父母,要放下焦虑、攀比,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是他们一生都要修习的功课。”她说。
每个家庭和孩子有共性需求,也有独特需求,需要个性化指导方案。为此,闽侯县委宣传部联合人社部门、高职院校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人才培训,同时邀请心理教育专家针对县域内心理健康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贯穿全年的培训,对家庭教育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升全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
接下来,闽侯县委宣传部将发掘本地优秀教师参与家庭教育相关话题的短视频录制,打造优质新媒体产品。同时依托闽侯家庭教育志愿服务站和各乡镇(街道)活动场地,继续举办“侯爱有家”读书会暨阅读沙龙,邀请更多家长参与其中,共同书写闽侯家庭教育新篇章。(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范志凤 陈丛玥 张敏)
下一篇:黄建信:药香传承的守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