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一座在两岸交流中不断书写精彩的城市。从最初的初步相融,到如今的深度融合,连江勇当两岸融合的排头兵。在这里,两岸同胞的情感日益交融,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从文化的交流互鉴到产业的携手合作,连江以实际行动推动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两岸的血脉;又似一扇窗口,展示着两岸融合的无限可能。在连江,两岸同胞携手共进,共同书写着融合发展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两岸一家亲,连马亲上亲。连江与马祖隔海相望,是祖国大陆距离马祖最近的地方,最近处仅约4.8海里。
凭借区位优势,连江牢记使命,从文化的深层共情,到经贸的紧密合作,再到生活的深度交融,连江持续拓宽连马交流维度,丰富交流内涵。
“我们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念好‘山海经’、唱好‘对台戏’,建立健全连马两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机制,努力在构建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中走前头、作示范,以实际行动绘就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共绘融合愿景的新画卷。”连江县委书记高双成说。
福马产业合作园先行先试区。记者 包华 摄
共享机遇
经济融合步伐越迈越大
“连江与马祖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随着这块热土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这些马祖乡亲看到了更多投资机会。”提及二度创业,马祖承鲜捷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承和激动不已。
谢承和口中的“热土”,正是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福马产业合作园先行先试区。这里欣欣向荣、拔节生长,凭借超强磁吸力,吸引诸多两岸项目,目前已招引17家马祖企业在基地完成注册。
去年5月,福州发布福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试首批10条政策,其中之一就是积极推动设立福马产业合作园,确定连江县琯头镇粗芦岛区域作为先行先试区。围绕10条政策,连江细化《关于支持福马产业合作园先行先试区建设若干措施》首批6条措施,市县共同注资1亿元设立“福马产业融合发展基金”,为园区马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租金减免等服务,将“台胞声音”转化为“园区方案”“发展蓝图”。政策发布以来,先行先试区已接待前来访问的马祖乡亲1000多人次。
为进一步巩固先行先试区带来的成果、全面释放发展活力,去年11月,福州创新推出“一园多片区”模式,将福马产业合作园的范围由粗芦岛拓至位于连江北翼的福州现代物流城和连江东部的黄岐半岛。
马祖乡亲通过福马“小三通”客运航线往返两地。记者 林双伟 摄
共享成果
台胞同等待遇落地生根
“‘家门口’的海鲜市场,方便快捷、新鲜味美!”在连江黄岐马祖水产品交易中心,马祖乡亲曹雅慧每个月都要跨海来打卡两三趟,“搭乘25分钟的黄(岐)马(祖)‘小三通’客轮,上午在连江买的海鲜,下午就能端上饭桌,还能顺道周边游”。
“曹雅慧们”的生活小确幸,得益于“小三通”不断提速,黄岐港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黄马航线”实现“两检并一检”,通关时间压减50%。2024年“连江黄岐—马祖白沙”航线客流量突破3.8万人次,同比增长113%。
黄岐半岛网红打卡点。记者 林双伟 摄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生温情与关怀如同春风化雨般润泽人心,让连马两地你来我往、亲上更亲。
——“小三通”航线全面常态化复航,全力推进向马祖供水大陆侧先行段管道工程建设,马祖区域5G网络实现全覆盖;
——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开通台胞台企服务专窗和台胞职业资格服务窗口,推出“台胞台企入连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
——与福建医科大学合作开展连马(两岸)胃癌精准防治项目,成立连马慢病健康管理暨肿瘤防治交流中心;
——启用全省首个“海上120”中心,进一步强化与马祖县立医院融合协作,最大程度减少对接环节,医疗救援时间缩短50%以上;
——制定出台《连江县关于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鼓励措施》,在贵安设立两岸创业人才驿站,引进廖鸿昌、赵欣华等22位台湾高层次人才;
——黄岐对台小额贸易航线复航,全面完成后方陆域整治提升工作,研究出台补助政策,推动对台小额贸易健康发展;
……
“随着走动越来越多,我们的感情更亲近。”曹雅慧说,两地变“同城”已不只是美好愿景,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图景。
“世界渔都·连马家宴”。记者 包华 摄
共绘融合
连马同胞心更近情愈浓
红膏的鲜美混合糯米的香甜,干贝、青豆等海味山珍作点缀……热腾腾的锦绣红蟳饭一上桌,马祖乡亲林天民立马尝上一口,忍不住感慨:“就是这个味!”
翻开“世界渔都·连马家宴”菜单,功夫跳跳鱼、香油佛手螺、清蒸大黄鱼、渔都八鲜、锦绣红蟳饭、鱼丸肉燕汤、马祖陈酿醉鲍鱼等菜品令人垂涎欲滴。
“世界渔都·连马家宴”,早已不仅仅是一桌饭菜,而是连江共绘融合的又一前瞻之举。当前,连江正全力打造“世界渔都”城市IP,将马祖优质特色产品纳入“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乘品牌东风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做对的事情,就坚决而行!”马祖县长王忠铭表示,“要把与连江融合发展注入到马祖的发展蓝图中,借助‘母乡’的力量,才是未来马祖要走的路。”
跨海而来,同心逐梦。如果说余光中的《乡愁》,写出两岸“我在这头,你在那头”朝思暮想的无奈,那么而今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早已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叶建隆 汤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