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角的那一家糖水铺,充满了温暖与善意。店主是一位热心肠的人,他注意到附近有一位残疾的孩子,总是独自在街头徘徊。从那之后,每次孩子经过糖水铺,店主都会特意为他准备一碗精心熬制的糖水,那甜美的味道仿佛能驱散孩子心中的阴霾。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也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期待。店主不仅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关怀,还会耐心地与他交流,鼓励他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这家糖水铺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残疾孩子的世界,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地方。
咖啡师林静在制作饮品。记者 原浩 摄
“我叫林静,今年32岁,喜欢做咖啡、打羽毛球……”5月17日,仓山区助残月活动上,“芝点甜-小狗咖啡”听障员工林静手握话筒,和同伴们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向大家介绍自己。台下,两名“80”后女士望着台上的姑娘们开心地笑着。她们是“芝点甜-小狗咖啡”主理人黄萍和张宇。
几个月前,记者造访位于省府路的“芝点甜”时,它还是一家普通的糖水铺。如今,糖水铺的名字加了一个后缀“小狗咖啡”。从“芝点甜”到“芝点甜-小狗咖啡”,糖水铺名字变化的背后,是一个暖心的助残故事。
试一试到必须做
“小狗咖啡”的点子始于张宇一次难以释怀的遗憾。
“我曾经负责人事工作。多年前,我所在公司的一名白化病人因为种种原因被辞退。至今,我都记得他离开公司时黯淡的眼神。这件事给我留下了一个心结。”“芝点甜-小狗咖啡”主理人张宇告诉记者,辞职创业后,她遇到了共进退的伙伴——黄萍。2024年3月,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名为“芝点甜”的糖水铺。
创业后,这个心结被一部电影和一位脱口秀演员打开。视障脱口秀演员黑灯在舞台上自嘲:“中国有上千万残疾人,但街上却很少见到我们,因为我们出门难。”电影《小小的我》讲述了五慢症青年勇敢冲破身心的枷锁、踏上新旅程的故事。这些都让张宇与丈夫彻夜难眠。
“你就没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吗?”丈夫的追问成为行动号角,试一试助残的念头在张宇心中生根发芽。
年初,她联系了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将位于省府路的“芝点甜”作为试点,招收了两名听力障碍员工和两名智力障碍员工。之后,“芝点甜”糖水铺的名字加了一个后缀“小狗咖啡”。该店咖啡制作方面的工作,都由残疾人完成。
“残疾人能做好服务行业吗?”初期,质疑声不断。面对质疑,张宇与黄萍设计出独特的培训体系:听障员工与智力障碍员工结对,前者负责教学引导,后者负责咖啡制作;操作台设置AI点单系统,将语音指令转化为文字提示;拉花环节引入3D打印技术,复杂图案一键生成。
为了与他们更好地交流,张宇、黄萍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断摸索。她们还特意学习了手语,平时总是主动与员工聊天,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经过培训,他们可以在店里从事点单、咖啡制作、AI打印拉花、包装等工作。现在,他们已经能独自揽客、独立看店,甚至能完成‘周末制作400杯咖啡’的任务。”黄萍说。
“我们希望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只要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就能融入社会,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件事,我们必须做!”张宇坚定地说。
小透明到“话痨”
21日,记者再次来到这家糖水铺,只见店门前巨大的咖啡杯造型上有一个狗爪印。一旁张贴的须知上写道:“亲爱的客人,我可能听不见,也可能听不懂,但我们会用心做好每一杯咖啡。”
称豆研磨、布粉压实、萃取、加奶……林静和郑美两位咖啡师正专注地制作饮品。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她们全程用手语交流。
下午4时许,到了换班时候,林静从工作间走了出来。摘下围裙,她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自己新学习的舞蹈。如今活泼开朗的她,与记者最初见时判若两人。
“我在15岁的时候做了人工耳蜗,在学习和工作中我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说不好,我就更大声说;做不好,我就反复做。”林静说,尽管这样,她还是不断被辞退。
经介绍,林静来到“芝点甜”工作。一开始,她不愿意和人沟通,害怕与人对视,因担心做错事情而畏手畏脚,一直躲在工作间里,把自己“藏起来”。
为了开导她,黄萍和张宇每天都与她高强度聊天,鼓励她开口说话。渐渐地,林静的手语打得越来越少,开口说话的频率越来越高。“她现在是‘话痨’,我都有点‘后悔’教她说话了。”黄萍打趣道。
店门口,员工灵潇静静地站着,略显胆怯,却能在每一位顾客进店时立刻迎上去,尽力回答每一位客人的问题。她咬字不太清晰,声音也不大,但充满着力量和勇气。“讲错了没关系,大不了我们给客人免单。”这是张宇常对灵潇说的话,这句话给了灵潇莫大的勇气。
两个人到一群人
“小狗咖啡”问世以来,引发不少关注,却不是因为残疾人员工的加入。该品牌不强调悲情叙事,而采用“盲盒拉花”吸引年轻群体。Hello Kitty、星之卡比等卡通图案随机出现,提前预约定制专属拉花图案等特色服务引来众多消费者打卡,社交媒体上到店“解锁隐藏款”的话题浏览量持续攀升。
“真没想到,这杯咖啡藏着双重惊喜!”探店博主陈晓冬驻足“芝点甜”的吧台前,举起手机拍照打卡。发现店员用手语表达“谢谢光临”时,陈晓冬说:“起初被社交平台上的创意拉花吸引,现在才发现这里真正的‘隐藏款’是咖啡背后温暖的故事。”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前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这让黄萍和张宇看到了希望。于是,二人萌生了“将这样的经营模式复制到孤独症患者身上”的想法。
在朋友介绍下,“芝点甜”与福建省恒心同爱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负责人詹丽荣取得联系。张宇带着员工到基地接受更加系统的咖啡制作和烘焙培训,林静也掌握了更多咖啡拉花技巧。
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培训和推荐下,糖水铺共招收了8名残疾人。日前,“芝点甜”烟台山分店的名称里也加上了“小狗咖啡”。
随着糖水铺助残举动被更多人所知晓,一群爱心企业抛来了橄榄枝。张宇也在探索更多“咖啡+”的经营模式,给残疾人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岗位。
20日晚,“芝点甜”的社交账号收到一条网友私信:“以前总觉得残疾人离我们很远,直到在这里喝到一杯咖啡,希望残疾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记者 陈君沂)
上一篇:寿山石文化走进萌娃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