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中国便利店大会上,一场舌尖的盛宴与货架的奥秘在此交织。现场,各种新奇的便利店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舌尖仿佛在跳动着创新的节奏。从传统便利到智能无人店,从特色零食区到健康餐食专柜,货架上藏着无尽的乾坤。每一个陈列的商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背后的故事,是消费者对便捷生活的追求,亦是商家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在这里,舌尖与货架相互呼应,共同演绎着中国便利店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惊喜。
在炎热的夏天购买一杯冷饮驱散暑气,在寒冷的冬日尝一口红薯暖手暖胃……对不少人而言,街头随处可见的便利店里触手可及的产品,藏着日常生活不起眼的小确幸,但在这背后,却是整个便利店行业业态的不断升级。
5月21日至23日,以“聚焦新消费,激发便利店发展新动能”为主题,2025中国便利店大会在福州举办。大会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头部企业、行业专家和新锐品牌代表,共探便利店业态新机遇。走进展厅,烤肠机滋滋作响的声音、现磨咖啡的醇香以及智能货架的科技感,无不昭示着一个更加品质化、年轻化与创新化的便利店新时代正在到来。
2025中国便利店大会现场人气旺。记者 吴桦真 摄
产品更优质
一根爆款烤肠的启示
“您尝尝看,我们的产品都是纯肉的。”在福建御冠食品有限公司展位前,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过往的参展商推荐自家的明星产品。滋滋作响的烤肠机上,金黄焦脆的“火山石道地肠”表皮裂开,油脂滴落时迸发的香气引得市民驻足。这款烤肠由御冠食品率先推出并迅速风靡全国,在便利店的零售价多集中在3.5元至4元,比普通烤肠略贵一些,却拿下了近30%的市场份额。
“我们坚持做品质的、健康的产品,消费者是吃得出来的。”御冠食品销售总监殷秀伟掰开一根烤肠,向记者展示清晰的肉纤维,“有些企业为降价用鸡骨泥代替肉,但我们坚持用纯肉配方”。另一旁的展位墙上,胖东来、711、罗森、万嘉等合作品牌的logo也无声诉说着品质的力量。如今,这家来自福清的企业已成长为一家集肉类制品、鱼糜制品、水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及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御冠的成功恰好印证了尼尔森IQ零售负责人王伶的观点:“便利店需要依靠商品力提升来创造更大价值。”她指出,在单店销售额下降的挑战下,优化品类结构、关注量价齐升的品类是关键。鲜食、现制饮料等差异化产品,以及自有品牌的创新,将成为便利店破局增长的核心。
新佳宜总经理伍敏谊表示,便利店行业应为普通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价格实惠的商品以及有温度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选择更多元
Z世代重塑消费需求
“Z世代要颜值、要功能,更要情绪价值。”大会上,陕西国蜂副总裁左慈的演讲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一杯食用冰,不仅可以搭配咖啡、茶饮、牛奶等常规饮品,还能“就地取材”购买果汁、鸡尾酒等,DIY一杯属于自己的夏日特饮,便宜又可口。在街头快速风靡的冰杯产品或许正是便利店行业拥抱年轻人的生动案例。
“对消费者而言,几块钱买的不只是降温解暑,还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经典的透明冰杯到带有各种图案和设计的创意冰杯,从单一容量到多种规格可供选择,冰杯成为年轻人追求时尚、个性的新选择。”一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我们的客户覆盖711、罗森、全家等一线便利店及星巴克、达美乐等头部品牌,日产能达350吨。”冰极限(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磊告诉记者,随着纯冰杯爆火,公司正持续更新产品,不仅推出鲜果、果味、茶味冰杯等多款风味,更紧跟年轻人潮流趋势,联合全家便利店推出更多创新产品。
“罗森的顾客以18至35岁的年轻客群为主,注重即食、性价比和社交属性。”罗森中国商品部总监张翼表示,针对客户偏好,在精准定位上,罗森通过人群定位、场景化运营和差异化选品,开发高性价比鲜食和网红商品:在场景化运营上,推出早餐、夜宵等限定组合,并通过IP联名吸引顾客;在差异化选品上,推出全棉日用品系列和区域化自有商品。同时通过数据驱动选品、供应链快速响应和营销驱动,推出冰皮月亮蛋糕等畅销品。
创新更硬核
从单一门店走向多场景融合
便利店不仅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更是扩大便民消费的重要增量。
作为培育出万嘉、六意、百汇万宁等多家便利店品牌的“新零售之都”,近年来,福州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便利店与多行业融合发展。2024年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福州名列第5位。此外,福建共有7家企业上榜中国便利店百强榜单,全省连锁便利店门店总数突破1万家,24小时智能便利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数字化改造率达70%以上。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便利店行业发展如何更进一步?
“零售业的本质是卖东西,满足价值需求。”罗森中国副董事长华东一句简洁有力的话,蕴含着行业持续发展的无限可能。
如今,随着便利店的业态持续更新,这种价值需求的满足方式,正从单一门店走向多场景融合。
“即便是线上用户,他们的需求也正从应急场景转向日常场景。”美团闪购便利店KA业务负责人表示,2024年,美团闪购便利店业务同比增长超45%。线上需求已从应急转向常态,用户也从年轻人扩展至家庭用户。“便利店不能只卖货,还得懂仓配、懂数据、懂情绪。”
蒙牛低温事业部市场管理中心总经理孙晓旭介绍,蒙牛正以渠道共同创造消费者价值,强调商品、场景和渠道的适配性。针对便利店推出多种解决方案,如早餐场景的9.9元早餐组合、午后闲逛的下午茶酸奶、晚间加班的冠益乳等;并通过IP合作和顶级IP资源,为消费者提供社交工具和情绪价值。
微店24营销总经理陈晨提出了门店智能化的方案。他表示,通过智能主机、真人值班店长等服务,公司可助力门店智能化经营,提供门店24小时营业方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营业额,目前已服务16000多家门店。
福州本土品牌万嘉便利董事长杨场宝则介绍了万嘉的三种业态:便利店、便利客和生鲜超市。他表示,便利店行业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便利店作为高消费频次的行业,仍有其优势。建议便利店老板要谨慎经营,保持造血功能。此外,便利店从业者要有爱心,合作共赢,“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一根滋滋作响的烤肠,一次闪电般的扫码支付,一个相视而笑的社交热梗,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中国便利零售行业的发展密码跃然眼前。而透过这些,我们看到的是便利背后的长期主义与创新精神——这是零售的未来,也是生活的温度。(记者 吴桦真)
上一篇:福州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