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5月9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在专栏中强调,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支持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较快,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但债券市场收益率波动较大,存在风险。国债尤其是长期国债虽然没有信用风险,国家一定会偿付本息,但利率风险一直潜藏。当市场利率改变时,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会反向波动,投资者会面临利率风险。
上述专家分析,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一定程度上与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有关。市场对未来不确定性表示担忧,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较高。长期看,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近期央行又推出了三大类十项金融支持政策,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此次专栏设计更多强调从制度建设角度来防范利率风险,这方面未来仍有完善空间。”专家表示,投资者结构上,目前大银行持有大量债券,但绝大部分是持有到期,用于交易的比例很低,反而是利率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和理财产品在大量交易,未来要鼓励大银行开展更多债券交易业务,助力维护市场供求平衡,促进债券市场合理定价。交易品种上,从发达经济体实践看,对某一期限的债券交易可以围绕一揽子债券进行,比如10年期国债交易时,剩余期限在10年左右的国债都可以交割,可以避免某几只债券交易特别活跃,而一些过去发行的老债券很少交易。未来这种交易模式是可以借鉴的。税收制度上,目前国债等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税,公募基金和理财资管产品交易价差又有税收减免优势,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对部分债券品种的短期交易意愿较强。这些方面都有完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