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尿失禁患者只要扫码连通“数字化膀胱管理系统”,并在排尿时使用传感工具与量杯,便能在手机上看到自己的排尿量、尿流率,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膀胱梗阻、泌尿系统收缩力弱等问题。
“数字化膀胱管理系统”使用场景演示。
5月8日,国际护士节到来前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AI赋能新时代护理”专题活动,介绍AI+护理技术的多元探索。
“数字化膀胱管理系统”由该院泌尿外科护理团队牵头研发,既能精准记录尿失禁患者的排尿情况,也极大“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管理是重中之重。”泌尿外科四区护士长樊帆介绍,下尿路症状患者涉及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等病患。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个性化治疗需求。而“数字化膀胱管理系统”设置排尿日记、液体摄入、漏尿情况等板块,患者可以自己上传相关数据,运用系统AI算法实时分析并生成个性化康复方案,动态调整饮水计划、盆底训练及疼痛管理策略,实现个性化服务。
泌尿外科四区护士长樊帆介绍“数字化膀胱管理系统”。
通过这套系统,樊帆护理团队管理着几百位患者,如果发现患者并未执行系统方案上传数据,护士会适时联系患者了解情况,患者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联系咨询护理人员。如今,应用该系统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满意度均有所提升。
“数字化膀胱管理系统”记录患者情况。
该院护理部主任邱逸红介绍,医院正积极探索AI+护理的多元应用。例如,针对乳腺癌患者高发的心理康复难题,肿瘤科团队构建了“症状评估-AI匹配-VR干预”护理模式。肿瘤科护士长陈洁透露,这一模式可综合心理量表、临床症状评估结果,对不同人格、不同年龄的患者提供精准的VR素材进行干预。
AI+VR疗愈心灵模式。
针对癌症患者,该院打造“逸仙症状管理”智能照护平台,主管护师易含笑介绍,依托AI技术,肿瘤科放疗一区构建了患者症状知识图谱,融合电子病历、问卷评估、可穿戴设备等数据,实现症状分层管理,提供精准的干预。临床数据显示,使用该平台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放疗相关毒性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升。
如今,该院护理团队还在研发基于AI技术的健康宣教单自动生成系统。以糖尿病患者为例,该系统能结合血糖波动曲线生成个性化饮食运动方案。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情况的糖尿病患者,给出针对性建议,并依据患者理解程度和治疗进展实时更新宣教重点。“我们希望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邱逸红介绍,未来将持续深化AI与护理技术融合,加快智能设备研发与临床转化,推动护理服务向精准化、智能化、人性化迈进,为患者带去更优质高效的护理体验。
文字/拍摄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黄睿 冯丽君 刘文琴
【作者】 刘汉能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