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作霖完全掌控东北之前,冯德麟的实力可与之匹敌,甚至略强于他。冯德麟的军力和声望在当时可谓不亚于张作霖,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强者。然而,民国成立后的局势变化很快,冯德麟与张作霖的权力斗争中,冯德麟逐渐处于下风。最终,他被张作霖剥夺了兵权,彻底失去了对东北的控制。那么,为什么原本平分秋色的两位竞争者,最后张作霖能够逆袭并取得胜利呢?
实际上,尽管冯德麟的崛起比张作霖要早,他曾是张作霖的“老大哥”,但是冯德麟自身缺乏必要的政治眼光和权谋手段,而张作霖则恰恰在这方面有所超越。冯德麟本质上只是个莽夫,性格直率而缺乏深思熟虑的策略,这使得他注定无法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清朝末年,甲午战争后,东北成为了列强的争夺之地。日本和俄国在东北的角逐,导致了当地的社会动荡和治安失控。清政府软弱无力,无法有效管理东北地区,致使匪盗横行,地方秩序一片混乱。冯德麟当时正处于家庭贫困的困境,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高举“杀富济贫”的旗帜,召募了一支由无业青年和散兵游勇组成的队伍,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帮会,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绿林集团。冯德麟利用这一局势,开始了自己的“山贼”生涯。
与此同时,张作霖也在家乡附近的一个大车店里打杂,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很多人,甚至学习了兽医技能,专门给马匹看病。这一期间,冯德麟曾多次经过张作霖所在的大车店,看到张作霖机警而讨喜,于是两人渐渐熟识,冯德麟甚至将张作霖收为小弟,让他在自己手下工作。然而,张作霖很快便离开了冯德麟的队伍。原因就是,冯德麟的手下行为粗暴不堪,尤其是强迫人们进行不道德的抢劫,张作霖实在无法忍受。最终,他离开了这个“匪帮”,并选择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新事业。
张作霖回乡后,东北地区依旧不受朝廷管控,社会治安混乱,各地纷纷建立自卫队,张作霖也招募了一支队伍,成立了自己的“保险队”,开启了他人生的崛起之路。不久后,日俄战争爆发,冯德麟和张作霖也各自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冯德麟由于帮助日本人打败了俄国人,获得了日本方面的推荐,成为了奉军后路帮统。而张作霖则凭借在战争中的表现,被新任的盛京将军赵尔巽收编,任命为五营统带(团长)。
此后,冯德麟与张作霖的关系表面上依旧较为友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冯德麟发现,虽然自己和张作霖在职务上平等,然而许多奉天省的政务和人事调动,张作霖似乎总是被优先征询意见,而自己则显得被冷落。再加上张作霖的力量迅速壮大,冯德麟开始感到威胁,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加剧。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东北的张作霖和冯德麟也都成为北洋政府的下属。袁世凯将冯德麟和张作霖所带的巡防营改编为陆军,分别任命张作霖为27师师长,冯德麟为28师师长。随后,袁世凯试图通过任命张锡銮控制奉天,而张锡銮虽然名义上是奉天的最高官员,但事实上并未拥有实际权力。
在袁世凯的安排下,张作霖不断积累权力,他逐步成为奉天省内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另一方面,冯德麟的缺乏政治智慧和反应迟缓,使得他错失了多次机会,最终在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
张作霖最终的胜利,正是由于他在政治谋略上的高明,他抓住了每一个有利机会,主动迎合袁世凯,成功地摆脱了冯德麟的压制。而冯德麟在这过程中做出的决策,不仅欠缺远见,还在多个关键时刻错失了自我保护的机会,最终为张作霖的崛起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