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熙熙攘攘的客流,到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有条不紊运作。2024年5月15日起,中国开始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如今已满一年。总台记者在这一年间持续关注、走访了多个沿海邮轮港口。这项政策犹如一针强心剂,为这些港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在深入观察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成效与现存挑战。
过去一年,邮轮免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入境中国。以上海为例,截至2025年5月13日,上海边检总站浦江边检站累计查验出入境邮轮580余艘次,出入境旅客226万余人次。今年的五一假期,上海邮轮口岸迎来今年首次四船同靠。爱达·魔都号、海洋光谱号、蓝梦之歌号、七海航海家号齐聚浦江,四船同靠叠加假期效应,单日出入境人员近3万人次,创3年来新高。
作为北方最大的邮轮港口,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一年来出入境邮轮近200艘次,同比增长67%。出入境邮轮旅客数量超35万人次,同比增长93%。在刚刚过去的5月1日和5月6日,接连迎来“三轮同靠”和“双轮同靠”盛况。5月1日当天,东疆边检站验放出入境旅客近1.5万余人次,创邮轮复航以来单日最高纪录,进一步推动入境游热潮。
此外,山东的邮轮入境数据也十分亮眼,今年“欧罗巴2号”“爱达·魔都号”两艘邮轮到访,进一步巩固了青岛作为北方邮轮枢纽的地位。据统计,2025年,青岛邮轮母港预计接待邮轮40个航次以上,较2024年实现翻番。
依托200多公里绵长海岸线,地处海峡邮轮经济圈的厦门,去年开始,优势也在逐步显现,今年4月23日,“爱达地中海”号、“蓝梦之歌”号双轮同靠厦门,当天高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共计查验经邮轮出入境旅客超7000人次,创五年来厦门邮轮口岸单日客流新高。
同样“坐着邮轮来中国”形成现象级的还有深圳,截至5月15日,深圳边检总站共查验邮轮46艘次,查验邮轮出入境人员12.1万人次,同比增长287%。
免签入境 韩国游客爱上“打卡中国”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邮轮免签政策落地这一年,各地直接 “爆单”!酒店入住率不断上涨,餐馆里挤满尝鲜的外国游客,文旅消费直接被点燃。为了接住这波 “国际流量”,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各种金点子、新创意也密集上线。
辽宁、山东两省,依托地缘便利,大力发展中韩客货班轮,让周末来打卡的短途入境游成了韩国游客的心头好。今年五一假期,武术、中医药等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吸引40多个境外团组,充分展现了“邮轮+文旅”的融合魅力。在山东口岸查验的韩国籍旅客入境数量约占外国籍旅客数量的93%。
青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队长 王培锋:能明显感觉到我们口岸的韩国旅客数量增多,“周末到中国”成了现在韩国旅客的一种旅行风尚,像是青岛的八大关、栈桥、小麦岛等,都在他们的“打卡清单”上。
此外,一年来,邮轮入境游的区域联动效果明显,以天津为例,乘坐邮轮从天津港入境的旅客,活动范围涵盖京津冀及沿海多省市。今年的五一假期,三船同靠天津国际邮轮母港,1.5万名出入境旅客带动了周边餐厅营业额普遍涨幅超三成,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0%,激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区域的联动效应也同样火爆其他邮轮口岸,入境上海的游客去浙江体验乌篷船摇曳的水乡古镇,在厦门登陆的游客去漳州土楼打卡等等,数据统计,去年5月到现在,这些热门景点的外国游客接待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这种“邮轮 + 岸上深度游”的模式,让外国游客有机会在一次旅行中游览多个城市,深入感受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
3秒通关 便利外籍游客来华旅游
自2024年5月15日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全面实施以来,这一政策在便利外籍游客来华旅游的同时,在时间与成本上,为旅客和邮轮公司带来显著利好,成为推动邮轮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对于境外旅客而言,时间就是最大的成本。以往办理来华签证手续烦琐,整个流程往往耗时数周甚至数月。如今凭借免签政策,外国游客乘坐邮轮抵达我国沿海13个邮轮口岸时,只需在邮轮上填写简单的入境信息表格,下船后即可快速通关。为了让整团入境的境外乘客快速通关,目前上海、天津等口岸还实施了民警提前登船,在海上提前采集旅客和船员证件信息,实现旅客“靠港即下”。5月1日天津国际邮轮口岸三船同靠,6名民警为近6000多名旅客和船员提前办好了通关手续。
天津边检总站东疆边检站执勤二队队长 朱龙:这些船员和旅客到港就可以下,每个人的通关时间基本上就是3到5秒钟。一共能为整船的旅客大概节约3到4个小时的时间。从旅客这方面而言,他们整个的通关体验感和来到中国的这种感受度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入境游客: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每个人都很友善,我们来是为了度假。我们从下船到通关只用了五分钟,很迅速。
流量背后 支付、错峰等问题需解决
邮轮免签政策在为中国进一步打开国际旅游市场大门的同时,也遇到了支付不畅、出行拥堵等一些现实问题。
在一个蒙古国入境旅行团中,领队告诉记者,去年免签入境政策实施后,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带一个蒙古国的旅行团来中国玩,团队里不少的老年游客,对电子支付一窍不通,现金支付又频频遭遇找零难题。
蒙古国入境游团领队:比如说买个雪糕10块钱,他们有的没有零钱找,支付方面确实有点不方便。
领队告诉记者,现在每次带团都会特意嘱咐团员,多换一些小额零钱以备不时之需。此外入境游与国内公众假期时间重叠引发的出行拥堵问题,也让不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头疼不已。相关部门建议,船务公司和地接社在设计旅游路线时,应充分考量国内假期安排,合理规划行程,避开出行高峰,让外国游客能真正享受轻松惬意的旅程。
此外,护照在多个地方需要查验,对时间紧凑的入境游客来说也是一种烦恼。跟国内居民身份证的电子查验不同,护照需要人工逐个比对,耗时长,往往一个旅行团就需要耗时两个多小时。在京津冀地区的游玩过程中,一天中会遇到几次查验护照。
天津海岸线国旅负责人 刘亚楠:像外国人从天津邮轮口岸入境的时候,在咱们的边检海关实际上已经做了一次证检,一个多小时之后,开到进京检查站又一遍证检,到故宫第三次查验,到国博第四次查验。对于邮轮靠泊一两天,在中国待一两天的客人,时间上是挺紧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