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初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业务以来,关于“天下人苦美团久矣”的话题就没有断过。4月份以来,外卖大战正式进入高潮,尽管美团于4月19日率先辟谣“二选一”问题,但4月21日一早,京东还是以一封炮轰美团的《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直指“二选一”等问题,言辞之犀利,迅速刷屏了各大社交平台。
无论是拍手称快的消费者、还是积怨已久的外卖商家、以及理性的投资者,都或许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场简单的商业竞争,却要打道德牌、煽动消费者情绪,同时还要搞出红脸关羽和白脸曹操的人设?
混淆视听的数据
多年以前,刘强东在一次采访中说:“不要和雷军比营销,我们比不过他的”。然而从本次京东外卖的造势结果来看,刘强东怕是真的过谦了,顶尖的营销能力被展示的淋漓尽致。
无论是有意或无意对外部透露出来的“刘强东7分钟内部讲话完整版”,还是《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京东既利用了社会上绝大部分人不会去探究真相的客观事实,也利用了普通消费者、骑手、商家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更利用了道德制高点把竞争对手置于社会对立面。
例如,讲王兴靠做外卖做成了中国首富,但这不是客观事实,王兴从未当过中国首富;
例如,讲外卖行业能实现千亿利润,这也不是客观事实,2024年美团净利润357亿,过去10年累计净利润为-167亿;
例如,刘强东讲:“我给京东外卖定一条规矩,京东外卖永远赚的净利率不允许超过5%”。事实是,美团外卖不挣钱,只是作为一个引流入口,然后通过其他方式来变现,这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根据摩根大通在《Global Online Takeaway(2024)》 中的估算,美团外卖的净利率仅2.8%,如果京东能把外卖做到5%的净利率,将会是全球最赚钱的外卖平台。
事实上,从美团的财报中也能验证,外卖本身是不赚钱的。根据美团2023年财报数据(注:2024年报未披露该数据明细,故采用2023年数据),2023年全年美团即时配送订单达到219亿单,实现配送服务收入821.9亿元:
对应这219亿单的配送成本为907.4亿元,合计亏损85.5亿元,平均每配送一个订单,美团就要亏损大约0.39元。
京东的大饼
除了混淆视听的数据外,京东这一次也画了不小的一张大饼:
1.除了给全职骑手全额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外,京东还要承担社保和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
2.给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3.给骑手的对象优先安排工作;
4.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京东全部免单;
5.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长期佣金率上限为5%;
6.仅招募有线下实体门店的品质堂食餐厅,排除纯外卖店(幽灵餐厅),并采用业内最严审核标准(如第三方平台评分要求);
7.正式上线外卖百亿补贴。
这几张饼画下来,骑手、商家、消费者三者的利益被照顾的面面俱到:骑手有了更好的待遇和保障,商家享受了更低的佣金,消费者既不用担心吃到低劣外卖,还不用担心配送超时问题,同时舒舒服服的享受了百亿补贴红包。如此下来,多方共赢,京东想不赢得舆论支持都难。
京东能做好外卖吗
一方面要面对京东的张口就来、误导性极强的数据,另一方面还要接招京东事先画出来的各种大饼,美团的回应只有简简单单的几行字:“与其造谣引流,不如兑现承诺”。不能说美团的回应是闲庭信步,但也能够看出美团的“底气”。
此前京东集团 CEO许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东做外卖最重要的是解决行业痛点、满足用户需求……如果其他平台已经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那其实就不会存在现在的这些行业痛点。外卖行业本就是一个宽广的赛道,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
如果再结合刘强东“刘强东7分钟内部讲话完整版”中的内容,可以推理得到京东做外卖业务的一个完整逻辑:外卖行业之所以存在这么多痛点,是因为美团有能力解决但却不愿意解决,归根结底是美团太黑心,而京东不仅有能力解决这些痛点,而且有意愿解决这些痛点,是外卖行业的白马骑士。
从而可以进一步推理,京东能够解决的痛点是:既要商家赚大头、又要骑手当兄弟、还要优惠给客户。
可是,京东的办法呢?没有超脱的智慧,怎么解决既要、又要、还要的复杂局面?除了京东自掏腰包烧钱以外,这笔帐似乎怎么算都算不过来,更何况烧钱的持续性尚属未知。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千万不要忘记美团的护城河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从百度、滴滴、饿了么、抖音等等,百团大战、九死一生,可以说没有哪家公司比美团更配得上卷王之王的称号了:
1.卷出来十几年数千亿重资产投入的全国配送网络;
2.卷出来一套放在全球都是天花板级别的算法系统。
就凭美团卷出来的这两条坚固无比的护城河,如果说仅凭抓住道德制高点、舆论、画饼、烧钱这些手段就能攻破,相信还是欠缺不少说服力的。
京东的真实动机
如果按照京东的官方对外口径,进军外卖就是为了当白衣骑士,或者说能在分一杯羹的同时肩负起巨大的社会责任,不管这话怎么讲,都不太容易服众。
但是,有一个客观事实是确定且已经发生的:京东的家被美团偷了,或者说京东的主营业务被美团给降维打击了。
4月15日,美团面向全国消费者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该品牌定位为“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将服务全国10亿消费者的日常购物需求,消费者下单后,货物平均30分钟送达。同时“闪购”对商家坚持行业最短的3天账期,支持随时提现,比自营快递电商平均回款周期缩短2个月。当前美团闪电仓数量已超过3万家,覆盖3C电子、家电、母婴玩具、日百服饰、美妆个护、宠物用品、便利店业态、水果、食材、酒饮、鲜花、医疗器械等全品类。
早在2018年,美团闪购业务就已上线,上线之初没有独立入口,是以超市便利、数码家电等形式呈现,主要应用于“出差在外忘带充电器、感冒时想要尽快拿到感冒药”等应急场景和跑腿场景。
但这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即时消费需求,根据埃森哲《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的数据,超过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能当天甚至半天就收到商品。巨大的即时消费需求催生美团不断拓展即时零售:2022Q2闪购日均订单量达到430万单;2024Q3日均单量已突破1000万单;根据美团外卖与到家负责人王莆中的口径:美团闪购最新的订单量已经达到1800万单/天。从2022Q2到2025Q1,美团闪购7个季度日均订单量增长了419%,CAGR高达127%。
1800万单/天是个什么概念?
京东商城2022年的GMV为3.48万亿,此后不再公布GMV相关数据,根据各家券商的研报数据,可以按照2%~4%的增速来测算,2024年京东GMV增幅大概在3.6~3.7万亿附近。
假设2024年京东商城的GMV为3.7万亿,按2024Q4的数据,3C电子和家电收入占比约62%,日用百货收入占比约38%。同时毛估估3C电子和家电的平均客单价为200元/单,日用百货平均客单价为40元/单,那么整体平均客单价可以毛估估为140元/单。
因此,按照3.7万亿的GMV和140元/单的平均客单价,京东商城2024年的日均订单量约7000万单。
对比美团闪购1800万的日均订单量和京东商城7000万的日均订单量,前者正在以超过100%的CAGR增长,而后者只有2%~4%的增速,京东能感受不到火烧眉毛、如坐针毡吗?
假如美团现在突然宣布,对美团闪购上的3C电子产品和家电产品进行百亿、千亿补贴,用来长期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同样的正品,闪购半小时达、价格还比你便宜,京东又该如何接招?
时代变了
趋势一定是年轻人说了算,如果年轻人更加青睐“即时消费”下的满足感,那么过去依赖电商体系下的“计划消费”无论如何都会被切走很大一块蛋糕。
事实上,这是不在同一个维度上的竞争,是去中心化的闪电仓模式对中心化大仓的降维打击、是高频消费对低频消费的降维打击、是AI、算法、大数据对传统电商的降维打击,京东211限时达物流体系做的再好又能有多少胜算呢?
在2024Q3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创始人王兴谈及美团闪购的发展,表示从长远来看,即时零售或将占据电商市场10%以上的份额,目前美团闪购发展超出了此前的预期。美团在提供配送服务的所有城市、县城和小镇都看到了美团闪购有巨大的增长机会,后续会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即时零售的渗透率。
如果说过去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诞生,让消费者习惯了从线下购物转移到线上购物,那么未来在即时零售渗透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消费者将不自觉的培养出下单后30分钟内商品就能送达的消费习惯,无论大件的家电、中件的3C电子、还是小件的日用品。
或许刘强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京东搞外卖,像极了15年前仓促上线的苏宁易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