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14日电 题:沂蒙苗木小镇“长”出“绿色银行”
“给客户1000棵核桃苗,剪掉树梢装车。”5月10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保太镇李家白壤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苗木大集,邹光菊正指挥工人分拣、打包。
今年58岁的苗木经销商邹光菊是山东泰安人,已在保太镇经营多年,年销售苗木超百万棵。全国各地很多像邹光菊这样的苗木经销商在这里“安营扎寨”,他们看中的正是当地作为苗木种植基地和集散地的独特优势——货源充足、品种丰富、出货便捷。
保太镇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全国客商,在苗木领域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而本地苗农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也在灵活调整种植策略。
保太镇“土专家”李俊苗深耕苗木产业40年,深谙市场规律,他通过引进抗病高产树种、搭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网络,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年均销售量稳定在两三百万棵。
在李家白壤村苗木市场,一群手持直播设备的“新农人”格外引人注目。“‘老铁’们,这是两年生的黄金桃苗,苗壮价优,赶紧下单!”主播们现场展示苗木,实时接单发货。
“扔掉锄头走进直播间,保太镇已有众多苗农通过直播带货成为销售主力军。”保太镇党委书记徐凯华说,目前,全镇线上电商经营单位超1600家,年物流发货量超2000万单,保太镇连续多年获评“淘宝镇”,多个村庄入选“淘宝村”。
苗木产业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歇。近年来,保太镇瞄准花卉、盆景、城市景观树等市场,经营品种从以前的石榴、柿子、无花果、猕猴桃等常规品种,扩展到引进红掌、蝴蝶兰、仙客来等众多名贵花卉、盆景,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除此之外,保太镇还规划占地100多亩的苗木产业园、公家庄村电商一条街和华家村高端花卉示范项目,着力构建涵盖品种培育、市场经营等的全链条体系。
在保太镇,苗木产业已形成“春育、夏管、秋收、冬卖”的全年循环模式。育苗、修剪、挖苗、打包、装卸……这里的苗木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成为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要让苗木成为乡村振兴的种子。”徐凯华说。如今,这座沂蒙山区小镇,集聚了5000多家苗木花卉经销商,带动2万余人从事苗木经销生意,助力约6万名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