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衣中茅台”之称的运动服饰品牌比音勒芬(002832.SZ)目前遇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业绩下滑。其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04亿元,同比增长13.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1亿元,同比下降14.28%。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董事长和高管薪酬的集体上涨,以及“衣茅”市值大幅下降,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三费大幅增长吞噬利润,“重销售轻研发”只顾眼前
公开资料显示,比音勒芬2003年成立于广州,旗下拥有比音勒芬主标、比音勒芬高尔夫品牌、威尼斯狂欢节品牌以及2023年新收购的国际品牌CERRUTI1881和KENT&CURWEN等五大品牌。其中,比音勒芬主标目标人群是中产及以上人群,主要产品价格带为1500元至8000元;比音勒芬高尔夫目标人群为热衷于高尔夫等户外运动的消费者,主要产品价格带为1500元至5000元。
2024年,比音勒芬实现营业收入40.04亿元,同比增长13.24%。然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1亿元,同比下降14.28%。2025年一季度,这一趋势延续,营收增幅放缓至1.41%,仅实现12.8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47%至3.31亿元。
根据比音勒芬在业绩说明会上的表述,近来利润承压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推广投入增加所致。
比音勒芬表示,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公司持续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积极筹办了多场大型营销推广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新品发布会、品牌联名活动、明星见面会等。上述营销活动的开展,使得当季销售费用、市场推广费等运营成本显著增长。尽管短期利润受到影响,但此类投入将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为后续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比音勒芬销售费用达16.13亿元,同比增长22.96%,占营收比重攀升至40.3%。其中,广告宣传费近2亿元,同比激增108%;店铺装修装饰费1.44亿元,同比增长36%。
不仅是销售费用的增长,还有管理费用也显著增长。2024年管理费用增长了33.79%,达到3.71亿元,其中董事长谢秉政薪酬由105.6万元增长到112.7万元,高管薪酬总和由669.7万元增长到676.6万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发费用。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仅1.26亿元,同比增长1.8%,占营收比重3.15%,远低于销售费用率。而这一研发投入力度,相较2023年也明显减弱,23年研发费用为1.24亿元,站营收比重达到3.5%。业内分析指出,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虽在短期内巩固了品牌认知,但也削弱了产品竞争力,尤其在高端服饰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可能成为长期发展的掣肘。
库存压力显著高于同行,投资者质疑高估存货可变现价值
除了费用激增之外,比音勒芬过高的存货周转天数和高存货余额也让外界一直质疑不断。财报显示,2024年,比音勒芬服饰存货周转天数为346天,存货数量为518.67万件,其中一年以内6.74亿元,1-2年1.72亿元,2-3年8730.62万元,3年以上有1722.92万元。尽管相比上一年度有所缓解,但对比其他男装品牌如报喜鸟、九牧王,其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247天和316天,比音勒芬的库存压力显然较大。
在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根据上述数据提出:在消费疲软环境下,公司是否高估存货可变现价值?如何解决库存周转效率低下问题?会否引发后续大规模减值风险?
对此,比音勒芬表示,公司一直对存货管理高度重视,近年来通过不断强化商品管理,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周转天数也逐年下降,24年存货周转天数324天,同比上年已下降22天。库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公司加快了过季货品的消化,现有库存主要是近一年的主销产品,存货跌价风险大幅下降,后期公司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存货周转效率。
“十年增长十倍”目标受到考验,董事长之子提前接任总经理
比音勒芬作为国内较早深耕高尔夫赛道的高端男装品牌,凭借精准定位高消费能力与强品牌意识的客群,其商业模式被业界冠以“衣中茅台”的美誉。2023年,董事长谢秉政提出“十年十倍增长”目标,计划将营收从30亿提升至300亿,实现年均25.89%的复合增长率。这一极具野心的目标一经提出,便在市场引发热议,赞誉与质疑声并存。
回顾当下业绩,比音勒芬仅勉强迈出目标第一步。在经济下行叠加消费降级趋势加剧,以及年轻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崛起的背景下,比音勒芬能否精准契合新一代消费者偏好,持续推进“十年十倍增长”目标,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面对增长困局,比音勒芬在交流会上明确表示,将坚定推进国际化、高端化、年轻化、标准化战略,依托品牌矩阵协同发力,打造多元增长曲线,全面提升品牌力、产品力与渠道力,稳固高端服饰集团头部地位。同时,公司将加速变革步伐,深化品牌形象升级,全面拥抱AI技术,加速数字化运营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比音勒芬为加速年轻化进程,推动管理层代际更迭,原总经理申金冬提前卸任(原定任期至2027年1月25日),卸任后仍担任公司董事及首席战略官,继续为品牌发展建言献策。董事会随即聘任31岁的谢邕接任总经理,作为董事长谢秉政之子,谢邕的履职备受瞩目。
这位年轻掌门人能否凭借品牌焕新、渠道重构、产品迭代等改革举措,打破“中年商务风”固有印象,带领品牌成功向年轻化、国际化转型?这场关乎本土高端服饰品牌破局的关键战役,最终成效仍需接受市场与时间的双重检验。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