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人大设立“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资金池”,这一举措宛如一颗惠民的璀璨星辰。它如同坚实的基石,为解决民生“微实事”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这一资金池,代表们的建议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无论是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还是公共设施的完善更新,都能在资金的支持下得以实现。它拉近了人大与群众的距离,让每一位群众都能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的关怀与努力,切实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成为闽清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闽清县,“200万”这个数字,承载着满满的民生担当。
近年来,闽清县人大常委会聚焦代表建议中的民生“微实事”,创新设立人大代表建议“微实事”办理工作机制,推动县政府设立“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资金池”,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专门用于办理“进不了项目笼子、进不了资金盘子”但人民群众又急需解决的“关键小事”。
▶闽清县人大常委会召开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汇报会
预算到位
闽清县委高度重视,闽清县政府落实每年从本级财政安排用于代表建议中民生“微实事”办理的专项资金,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精准筛选
每年年初,通过梳理闽清县人代会建议、代表接待日和代表走访时收集的意见建议、会同承办单位研究等方式,对民生“微实事”项目进行初步梳理,拟定项目“初选”清单。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精挑细选。一筛项目资金额度,每个项目资金安排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且年内能够完成建设,精心选择属于实事项目的惠民事项;二筛项目可行性,以代表建议内容为主,结合有关承办单位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受惠面、资金预算等方面,综合考虑群众“急、盼”程度,“细选”项目,形成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议清单。
快速实施
闽清县人大常委会以函办件形式向县政府提出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议清单,闽清县政府按建议交办流程,分解至各承办单位落实,并按财政预算资金审批拨付管理,落实建议办理补助资金,务求建议项目取得立竿见影的实效,让办理成果与百姓需求更好“合拍”。
“闭环”督办
办理过程中,闽清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工委对口督办、日常跟踪督办、专题调研督办、代表协同督办等机制,深入现场实地走访,进行重点监督、“回头看”督办、“面对面”解决问题,确保资金支持到位、办理落实到位。每年,闽清县政府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报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切实将监督贯穿于建议办理的全过程,构建监督“闭环”。
▶闽清县下祝乡主街区道路“白改黑”有效改善乡镇面貌和群众生活环境
从2019年设立至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资金池”工作机制逐步健全,运行模式不断优化,工作品牌持续打响,已累计投入828万元,推动塔庄镇重建上汾村与茶口村连接桥、桔林乡水尾桥危桥改造、下祝集镇道路面貌及周边基础配套设施提升等覆盖全县16个乡镇的62件民生“微实事”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