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唐俊 每经编辑: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421500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同比增长5.4%,不仅高于去年全年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
城市表现则出现分化。其中,榆林、洛阳、曲靖、柳州等区域经济重镇,一季度GDP均出现负增长,也就是经济总量比去年同期更低。这些城市均为省内经济第二城,其经济发展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座城市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均为正,这是因为实际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考虑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不考虑价格变化直接比较GDP数值得出的增速,被称为名义增速。
例如柳州,近年来GDP实际增速基本保持正增长,但2024年的GDP比2018年还低,经济总量“停滞不前”。
实际增速为正、名义增速为负,通常出现在当地物价水平下降时期。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PPI下降较多,对工业产品影响较大,而上述四座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传统工业城市。
数据之外,产业亟待升级转型,成为它们共同的挑战。
榆林:能源周期
榆林在陕西省内GDP仅次于西安,就算放眼整个中西部,它也是一座明星城市。
在中西部地区,除了各大省会城市,榆林的GDP最高,由此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号——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如果论人均GDP,榆林甚至超过不少沿海经济大市。
回顾过去10年,榆林经济一路高歌猛进,GDP从2000多亿元上涨至7000多亿元。除了2020年GDP有所下降,其他年份榆林GDP均在上升,高峰期甚至一年上涨超千亿元,相当于一个小型地级市的经济体量。
支撑榆林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是化石能源。以2023年为例,陕西原煤产量、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三,原油产量全国第四,而陕西省约80%的原煤、70%的天然气、43%的原油均出自榆林。(注:2024年榆林统计公报还未发布。)
能源价格时常波动,导致榆林GDP变化差异大。例如2020年其GDP数值仍在下降,但2021年由于煤炭价格走强,当年GDP名义增速高达33%。
今年一季度,榆林GDP实际增速5.6%,但名义增速却下降0.42%。物价下降是重要原因,其中煤炭价格又是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3月下旬,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报价同比下跌20%,山西焦肥精煤综合价格同比下跌32%。而同期,陕西省的煤炭销量仅上涨1.77%。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杜金锋对城市进化论分析,从榆林以能源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点看,能源产业对当地整体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榆林也早已注意到这一情况,近年来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氢能、现代煤化工、新能源装备等新兴产业,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短期内新兴产业难以完全对冲传统产业的下行压力。
洛阳:产业重塑
今年一季度,洛阳GDP为135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但其GDP与2024年同期相比,减少近19亿元。
这已是洛阳连续两年一季度GDP增量为负,2024年一季度,洛阳GDP就下降了67亿元。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洛阳物价下降,影响了GDP增长。当地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洛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2.2%,3月份同比下降1.0%。具体到商品类别,食品烟酒类、医疗保健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的价格均在下降。
洛阳没有公布工业品价格变化,但从全国来看,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3%,作为工业城市的洛阳显然会受到影响。洛阳依赖的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一季度均面临价格下行压力。
实际上,洛阳有着辉煌的过去。2009年之前,洛阳GDP比合肥、南昌等省会城市还高,即使后来被超过,洛阳也是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
不过在2022到2023的两年时间内,洛阳接连被三座中西部城市赶超。2022年,榆林GDP超过洛阳;同一年,湖北襄阳GDP也超过了洛阳;第二年,湖北宜昌也实现反超。
曾有河南当地学者分析,当合肥等经济总量曾经落后于洛阳的城市已经在发展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业,洛阳还是和几十年前一样,在做重型装备、轴承、耐火材料等传统产业。
市委书记的发言更是公开传递出洛阳产业转型的压力。4月7日,洛阳市委政研室微信公众号刊发了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节选,江凌提到:
洛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重塑产业格局,就会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洛阳如果不能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就会陷入发展动能衰减的困境。
眼下,洛阳的发展方向是,加快推动产业向数智化方向转型,抓住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风口产业”的跨区域布局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到洛阳就业定居。
曲靖:等待复苏
作为在云南省内经济体量仅次于昆明的副中心城市,曲靖GDP已连续两年(2024和2023)下降,甚至2024年实际增速也为负。
今年一季度,曲靖GDP仍处于下降趋势,同比减少1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和1.2%,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
曲靖是传统资源型城市,烟草、煤炭和电力绿能、钢铁和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老四样”产业,曾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今,绿色铝、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成为曲靖的“新三样”产业。
但今年一季度,曲靖部分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均出现下滑,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下降6.3%,绿色硅光伏产业(不含光伏发电)增加值下降39.2%。
新兴产业竞争激烈,价格也常有较大波动。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一季度,国内N型复投料(多晶硅的一种)价格同比下跌41.49%,基本跌破所有在产企业的现金成本。
官场腐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据曲靖市纪委监委官方通报,2024年,当地至少有70余人因涉嫌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其中包括曲靖原市委书记李石松。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曲靖将2023年GDP大幅下调,从4049亿元下调至3724亿元。
今年2月份,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到曲靖调研,要求曲靖深刻反思,在全省发展中勇挑大梁,最重要的仍是“大抓产业、主攻工业”。
对于曲靖来说,仍在等待复苏时刻的到来。
柳州:重振工业
今年一季度,柳州GDP为720.0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但是对比去年同期,经济总量减少16.2亿元。
柳州一季度CPI同比下降0.4%,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下降更多。
同期,柳州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7%。能源供应大幅下降,意味着生产活动在减少,或者能源利用率更高,抑或产业结构正在快速调整,从高能耗的传统产业转向低能耗的新兴产业。
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柳州GDP实际上已经多年停滞不前。从2018年起,柳州GDP就在上下浮动,没有形成实质的增长态势,2024年的GDP(2950.67亿元)甚至比2018年(3053.65亿元)更低。
从2024年数据来看,柳州多项主要工业品产量在下降,机制纸及纸板下降了31.5%、发动机下降36.5%、家用洗衣机下降98.3%,水泥、生铁、钢材的产量降幅也在10%以上。
柳州2024年主要工业品产量 图片来源:柳州统计局
广西外国语学院数字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傅远佳对城市进化论分析,柳州是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等传统产业增长空间已经有限,最近几年柳州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新能源、新材料等有了起色,但总体来说速度仍较慢,背后也有技术创新不足的因素。
傅远佳认为,广西的强首府战略将更多资源给了南宁,没有充分发挥柳州工业基础的优势。他表示,柳州应该找到自己优势所在,与广西整体的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在既有基础上培育相关联的新兴产业。
《柳州日报》5月6日的文章称,虽然一季度增速在广西全区排名仍属靠后,但从柳州自身发展情况来看,已是近几年来同期最好成绩。
在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中,柳州统计局表示,当地工业经济加速回升,主要行业增势良好。从数据来看,新兴产业正加速发展,锂离子电池、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产量均保持了较高增速。
“全力以赴重振柳州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这是《柳州日报》传递出的柳州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