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悍高集团”)冲刺上市迎来新进展。日前,悍高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同意。
2022年-2024年,悍高集团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增速达到61.83%,2025年1-3月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0.31%。这一业绩数据相当亮眼,在同业中表现突出,同时也引来深交所对其业绩稳定性的问询。悍高集团被问询的问题还涉及其销售模式。报告期内,悍高集团云商模式订单金额快速增长,但部分缺失收货手机号码和收货地址,被质疑“幽灵订单”。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悍高集团对于问询问题尚未给出明确回复。此外,悍高集团的“兄妹店”模式、经销商退出率较高、产品上“黑榜”、身披对赌协议等风险隐患也备受关注。
悍高集团创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家居五金为核心的企业,产品包括功能五金、基础五金、厨卫五金、柜类照明、内门锁、智能厨电、浴室柜、户外家具等。目前,国内家居五金市场整体较为零散,大部分企业以代工为主、规模较小,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中高端五金市场竞争激烈。有业内观点认为,在这一背景下,悍高集团若成功上市,可依托资本平台加速渠道下沉与品类扩张。但成功上市并非终点,其还需要跨过家族化桎梏等“隐形门槛”。
业绩稳定性被问询
5月7日,悍高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意见及公司注册申请文件获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批复文件显示,公司本次发行股票应严格按照报送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招股说明书和发行承销方案实施。本批复自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深交所官网截图
公开报道显示,2022年7月,悍高集团首次向深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2023年初,悍高集团上市申请获受理,同年3月底被问询。监管层下发意见函要求悍高集团说明内外关联交易、销售模式合理性等问题。此后其又遇到财务资料过期等问题。2025年4月11日,悍高集团通过深交所主板上市委会议。4月25日,悍高集团提交注册申请。5月7日,悍高集团主板IPO注册获批。
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悍高集团首发申请的同时,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了悍高集团的经营业绩问题。根据悍高集团申报材料,2022年-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22.22亿元、28.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9亿元、3.29亿元、5.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83%。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要求悍高集团结合行业特点、客户开拓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原材料价格变动趋势、新增订单、境外销售情况等,说明公司期后业绩的稳定性。
最新招股书显示,2025年1-3月,悍高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26.75%;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增长40.31%;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4亿元,同比增长46.29%,公司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对于公司2025年1-3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且增幅大于营业收入的原因,悍高集团称,公司收入的增加进一步摊薄了固定成本,加之基础五金自动化自产规模持续扩大,规模优势凸显,公司综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4.78%提升至35.15%,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提效降费,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其中,销售费用率由去年同期的8.82%下降至7.42%,管理费用率由去年同期的4.23%下降至3.87%,研发费用率由去年同期的3.85%下降至2.80%,其间费用率同比下降了2.68个百分点。
横向比较,悍高集团的业绩表现优于同行企业。新京报记者分别查询坚朗五金、海鸥住工、松霖科技年报了解到,3家企业在2024年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4.92%、-11.86%、1.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98.92万元、-2.33亿元、4.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23%、-590.47%、26.65%。业内有观点认为,受房地产走势下行影响,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以内销为主的悍高集团的业绩节节高,在五金这样高度竞争的行业里或有些反常。
云商模式下缺失订单信息被质疑“幽灵订单”
除被问询业绩,悍高集团的销售模式也是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审议结果公告中提到,申报材料显示,报告期内悍高集团以经销模式为主,同时采取直销、云商、电商等销售模式,部分经销商还通过云商平台采购。2022年-2024年,悍高集团云商模式下订单金额为1.78亿元、2.11亿元、3.42亿元,其中收货手机号码和收货地址字段缺失的订单占比分别为5.83%、29.37%、76.31%,主要是由于云商客户自提或委托物流公司提货所致。对于这一情况,有业内声音质疑其存在“幽灵订单”。
悍高集团在最新招股书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云商业务开展中存在客户注册资料缺失、第三方回款、跨区域收货等不规范情形,目前上述情形已整改完毕,若后续云商业务开展中仍然出现不规范情形,可能使得管理成本增加,经营业绩受到不利影响。不过,悍高集团并未披露具体整改措施。
悍高集团同时提到,公司面临线上销售模式风险、经销商管理风险等。其中,针对线上销售模式问题,悍高集团称,公司的线上销售主要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和线上自营的云商平台实现。报告期各期,公司电商和云商模式合计实现收入3.34亿元、4.35亿元和 6.0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0.92%、19.92%和21.65%。如果电商平台对平台卖家的店铺注册管理政策、销售政策、结算政策、平台费用率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不能及时应对相关变化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亦会对公司收入及盈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要求悍高集团结合公司各销售模式定位、客户群体差异等,说明同一客户采用经销和云商模式采购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仓库分布、运费承担方式等,说明云商客户采用自提或委托物流公司提货的原因及合理性。新京报记者查阅深交所官网注意到,对于审议结果问询的业绩及销售模式问题,截至目前悍高集团尚未给出明确回复。
值得关注的还有,悍高集团境内线下经销收入占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2022年-2024年,公司境内线下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81%、58.20%和 57.44%。悍高集团称,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对经销商的管理难度也将加大。报告期各期,公司新增经销商数量分别为80个、66个和89个,退出经销商数量分别为49个、52个和 71个。其中2024年退出率达到了36.54%,相对较高。
若个别经销商未按照合作协议的约定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或经营活动有悖于公司品牌的经营宗旨,将会对公司的市场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公司亦无法保证经销商能够在签订合作协议后完成约定的业绩目标,如果在合作协议到期时,经销商无法按计划完成业绩目标,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家族化管理存隐患
最新招股书显示,悍高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欧锦锋和欧锦丽兄妹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83.74%的股份,控制公司89.76%的表决权。此外,欧锦锋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欧锦丽担任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长期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就是说,悍高集团是“兄妹店”模式。招股书称,作为共同实际控制人,若欧锦锋、欧锦丽利用对公司的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及管理职能对公司的人事、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等予以不当控制,可能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悍高集团还身披对赌协议。招股书显示,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悍高集团分别与顺德智谷、二鸣投资、顺德智造、兔宝宝、青岛华真、尚壹投资签署增资协议之补充协议,特殊权利条款内容包括股权回购条款、反稀释条款、随售权条款。2023年2月,悍高集团与上述投资机构签署《终止协议书》,确认增资协议中的股权回购条款、反稀释条款、随售权条款以及恢复条款自始无效。
同年2月,兔宝宝与悍高集团控股股东悍高管理签署增资协议之补充协议(二),约定若公司提交IPO申报后因任何原因撤回、被退回IPO申报申请的,或IPO申请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证券交易所否决的,投资方有权要求控股股东以投资方在本次增资中向公司支付的增资价款与增资价款金额6%的单利年化收益之和等额的收购价格,收购投资方持有的公司股份。
另外,在冲刺上市阶段,悍高集团的智能晾衣架曾因质量不合格被点名。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4月,江苏省消保委官微发布消息称,对25批次智能晾衣架进行了比较试验,在不合格产品中包括悍高集团生产的“悍高”牌智能晾衣架(规格型号800239-DB3),试验结果显示该款智能晾衣架内部布线与自攻螺钉尖端和锐利棱边接触,容易造成内部布线的绝缘层损坏,影响绝缘甚至造成短路。
新京报记者同时注意到,招股书中提到2022年-2024年,悍高集团存在较大的退换货金额,分别为1053.13万元、1616.41万元、1245.95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0.65%、0.73%、0.44%。此外,记者查阅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截至今年5月13日,搜索词含有“悍高”的投诉有130条。
对于产品质量风险,悍高集团称,公司产品以自主生产为主,同时受限于生产设施和产能等因素,也委托OEM厂商代工生产产品。报告期内,OEM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37.81%、34.31%和29.36%。一旦自主或代工生产的产品发生质量问题,即便为物流破损、经销商或消费者安装操作失误等非公司责任的原因造成,消费者也可能与公司产生权益纠纷,这对公司产品未来的声誉构成潜在风险,进而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业内认为,悍高集团能否妥善应对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此次IPO的成败,更将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有观点同时提到,资本市场的“入场券”并非终点,如何打破家族化治理的桎梏、建立透明决策机制,如何平衡关联交易中的利益纠葛、重塑投资者信任,才是其真正需要跨越的“隐形门槛”。
新京报记者 张洁
编辑 王琳
校对 刘军